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提起“斷軸”,可能大家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速騰斷軸門或者是福特翼虎斷軸事件。“斷軸”問題關乎消費者生命安全,這個問題出現在售價幾十萬的豪華車上就讓人很驚訝了,在近日網友在網上吐槽,他新買5個月的奔馳E200L,在“低速”經過兩個減速帶的時候,車輛直接趴窩了,經4S店檢查,確定是減震折斷。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買了5個月的奔馳E200L車子,正常行駛,低速過了兩個減速帶,直接趴窩,拖到4S店檢查減震折斷,嚴重的質量問題!在網上搜索同樣質量問題,這個問題很長時間了,廠家完全沒有態度,完全不顧駕駛人安全!討要說法!!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據網友所說,他這輛2018款E200L才買來5個月,在正常行駛“低速”過了兩個減速帶之後,車輛減震折斷。從圖片上也可以看到,車輛懸掛減震已經徹底斷開,現在圖片也可以看到,車輛已經是“直接趴窩”。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對此網友要求廠家給出說法,並且提出了退車的訴求。

其實去年開始,在網絡上各大論壇就充斥了眾多關於奔馳E級“斷軸”的討論,儘管奔馳新款E級“斷軸”案例不在少數,但一直以來廠家似乎也沒有做出了正面回應,而通常4S店都以“外力所致”回應。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來自北京的一位車主描述,他在2018年5月份提了一輛奔馳E級,跑了兩個多月行駛里程1.2萬公里後,一次載著一家5口的奔馳E級行駛在國道上,速度是60碼,突然“嘭”的一聲車輛“斷軸”了,而經過檢測4S店維修師傅告知,是開的不穩外力所致,不能享受售後服務維修需要自費。

還有一位來自上海的車主描述,2018年4月份購買了一輛奔馳E級,事發當天開了1萬多公里,那天他是出去辦事,行駛在砂石路面時,速度在40碼,突然聽到“嘭”的一聲,汽車的方向盤開始抖動,向路邊靠停。4S店給的答覆也是不是奔馳汽車的質量問題,而是車主駕駛不當,導致的減震軸斷裂,需車主承擔維修費用。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另外一位江蘇車主描述,他在2017年1月25號購買了一輛2017款奔馳E300運動型,2018年7月份駕車從江蘇回青島經過瀋海高速近連雲港附近的時候,“轟”的一聲車輛右前懸掛減震斷裂了,此時車輛行駛里程為3萬7千公里。對此當地4S店鑑定為“外力導致”,而車主一直糾結:“正常高速行駛,哪裡來的外力?”

除此之外網絡上關於奔馳E級減震器斷裂事故也不在少數,以下是其他減震器斷裂事故的圖片: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奔馳E級正常行駛“斷軸”,去年已經發生過多起


奔馳E級指導價在43.58-62.98萬之間,作為一款售價超過40萬的豪車,行駛過程出現“斷軸”不多見。“斷軸問題”可大可小,奔馳E級“斷軸”是偶發性還是設計原因,恐怕只有奔馳廠家才能給出準確解釋,但這麼長時間以來,奔馳似乎也並沒有正面回應此事。

對於奔馳E級“斷軸”事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問題的出現並非偶發,而是主機廠設計不良導致的減震部件強度不夠,“主減震杆下叉衝壓件結構設計不良導致的強度不夠,左搖右晃要麼失衡變形要麼根部折斷,不是品控不良個例,而是多發。”

據瞭解,奔馳E級前懸掛是雙叉臂式結構,有上下兩根異常粗壯的叉臂,狠狠地扛住了來自輪胎的橫向力,橫向剛度很大,而前減震器就藏在粗壯的雙叉臂中間,只會受到上下的力。對於奔馳E級“避震斷裂”,有網友解釋稱,車子每次過大坑兩根叉臂受到過大沖擊而出現曠量時,曠量帶來的橫向剪切力就會使得減震器岌岌可危;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輪胎衝擊力遠超減震器能夠吸收程度,這也會使得減震器硬碰硬,下叉就會優先變形。

在2016年奔馳E級加長上市的時候,有媒體就爆出了新款奔馳E級在國內並沒有如同國外車型那樣採用鋁合金車身,而是用大量鋼材替代,而帶來的後果是車輛增重了145公斤,當時奔馳E級“超重門”引起了人們對奔馳用料方面的質疑。照理說,一輛車的設計壽命是30萬公里,而奔馳E級部分車主卻反映車輛只開了數萬公里就出現了“減震斷裂”,消費者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設計工藝以及用料成本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