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毒》影评:兄弟情到底加分还是减分?引争议,你怎么看?

对于《扫毒》自上映后,影评:“兄弟情到底加分还是减分”就分成了两派,如下

《不二神探》里陈妍希是这么跟刘诗诗解释警务处为什么要拍戏的:自从黑社会投资拍摄了古惑仔之后,好多人加入了黑社会,我们警务处也要有对策,拍摄了一系列的《警察故事》、《警察故事》续集……事实上,要是比较一下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扫毒》可比《警察故事》强多了,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三兄弟的情义堪比陈浩男和山鸡。更厉害的是,《无间道》之后,年轻人最想当的又变成了卧底,揣着警察的工作份,干着古惑仔的拉风活,纠结着和兄弟的爱恨情仇,这在《扫毒》里可是应有尽有。

《扫毒》影评:兄弟情到底加分还是减分?引争议,你怎么看?

兄弟情大过天,这,其实是一部青春片

如果蝙蝠侠不需要同伴,那猫女就注定只是反角。

这个道理,老港片早就懂了。从《英雄本色》到《喋血双雄》,本来只存在于同性间的兄弟情,却兼容了最理想的异性恋爱状态,“为了你死也甘愿”的义气真是完爆“女友和老妈掉水里先救哪个”这样的蠢问题。

《扫毒》的精髓也就是复制了老港片里浓烈到夸张的兄弟情怀,陈木胜更是狡猾地将之放在正义遭到挑战的灰色地带中不断煽风点火。《无间道》之后卧底就成为了警匪剧中最“拧巴”的存在,他们象征着正义却又融入到罪恶之中,这样的人物是有争议的,也极具魅力。《扫毒》一不做二不休,让一个绝望的古天乐从卧底转正后,又让另一个乐观的张家辉变成了绝望的卧底,中间夹杂着刘青云不断做出的错误抉择,三个前途无量的缉毒警察,先后成了逃犯、劫狱犯和毒贩,一个比一个惨,此时的正义啊信念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兄弟情在支撑他们坚持下去,可以说在《扫毒》主旋律完全被屏蔽了,只有兄弟情,才是能够感动中国的大道理。

所以呢,绚烂的“同月同日死”在《扫毒》不仅仅在片尾作为升华存在的,它是一个被深埋在故事线中的非常重要的梗,用来引爆兄弟间的小宇宙。于是乎刘青云在泰国爆发了,古天乐在妻女被绑架的天台上爆发了,张家辉在奶奶病床前爆发了,三人最终又共同在澳门爆发了。“扫毒”这件事成为了兄弟感情的突破口,惩恶扬善这件事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为了保证这三个人有条不紊的爆发,电影还塑造起了一种“类三角恋”的友谊关系,而且在这个纠结的关系里,原本作为警察必备的果敢和坚毅被弱化,感性和冲动占据了上风。

《扫毒》影评:兄弟情到底加分还是减分?引争议,你怎么看?

古天乐表面上能打能拼,骨子里却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隔壁家吴老二的休闲状态,直接导致他一念之差几乎断送了兄弟的性命。刘青云深受兄弟之死打击,在遇到毒案又能马上满血复活,各种忏悔纠结,煽情程度直逼当年的朱军。张家辉在被放弃后选择华丽逆袭,本来喝着小酒唱着歌,蓄着小胡子酷得不得了,五年的仇恨没等爆发,就因为古天乐的一个下跪、一句“对不起”土崩瓦解了……一切一切看似不合理的设置,却让三个人之间跌宕的情感走向,比剧情本身更具看点。

那首《誓要入刀山》更是充满感染力,每当三人剑拔弩张的时候,就会出来充当润滑剂,听得铁骨铮铮的汉子不得不“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这哪是一首兄弟之歌,根本就是“三角恋”的定情之作嘛。

男主角们承担起指引电影情感线索的重任,女性角色就势必成为鸡肋。纵观导演陈木胜的电影作品,无论是《新少林寺》的范冰冰、《全城戒备》的舒淇还是《宝贝计划》的高圆圆,所有的女性几乎都是花瓶。陈木胜并不擅长驾驭女性角色,也因此文戏一直是他的薄弱环节。《扫毒》中不要说袁泉这个角色在打酱油,她基本就游离在剧情之外的一个符号,是为了凸显古天乐的矛盾身份而特别设计出来的人肉背景。而当你看到决战前的古天乐、张家辉和刘青云坐在大沙发上,谈笑间不断闪回的画面与女人和家庭毫无关系,就会意识到这部电影女性角色的存在是多么薄弱。

但是,这却并不妨碍女性去欣赏并理解这种感情。知道结尾要去闯龙潭虎穴时,刘青云和古天乐为什么都选择单刀赴会而不是与警方合作吗?这真的不是一部警匪片中的BUG,而是一部青春片中必须要出现的高潮——他们眼中,消灭“八面佛”成为了一个仪式,一个兄弟间可以言归于好、祭奠逝去青春的仪式。这种状态就好像姐妹们相约在“双11”共同完成的零点抢购一样,是绝对不能有他人参与的,无论结果多么惨烈,一起拼过就不会说后悔。

鄙视:去!你全家都是兄弟情

都在赞《扫毒》的兄弟情,那咱就从兄弟情开始聊。

回忆起兄弟情,你最先想起的是什么?肯定不是他的脸,而是你们在一起做过的事儿,某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或某句特定场合下说的话。就像《美国往事》里,面条一直难以忘记,当年还是孩子时,小多米尼克中弹将死,倒在他怀里说,“面条,我只是滑倒了”一样。

《扫毒》影评:兄弟情到底加分还是减分?引争议,你怎么看?

简言之,兄弟情是无数这样的细节串起来的。否则,想起他,你脑中只有他的脸,那他和你从没见过真人的贝克汉姆有什么区别?

太霸道:没证据,你说你们是兄弟我就信你呀?

《扫毒》开场,就是兄弟三人吃饭唱歌的场面,回忆起太久之前儿时的事儿,大家的记忆都模糊了,但《誓要如刀山》这首歌,就是串联友情的细节。再往后,三人开始复述各自的家境,成长经历,这是给观众脑补友情养成,但是,你除了通过叙述得知他们的各自经历,有一丁点儿了解到他们之间友情绵延到现在的细节吗?没有。

细节的缺失是很可怕的,这导致两个选一个的极端局面后,兄弟三人的所有情感转折、行为举止的抉择,都变得想当然。张家辉天台突兀的释前嫌,是因为“他们是好兄弟嘛”;当年遭背叛,现在以毒枭女婿身份返港,不会惹起丝毫怀疑,也可以因为“他们是好兄弟嘛”……那,影片的整个后三分之一剧情的各种七拐八弯,都在这样的思想下推进,好嘛,因为编剧们和陈木胜都是好兄弟嘛。

太鸡贼:博情怀,一首老歌被滥用

这种“想当然”在片子里的另一种拍飞了的状态,就是无谓的写意。典型案例,就是张家辉返港后,三人驾车在码头对撞的戏码。加这段戏的用意自然是好理解的,但拜托考虑下人物状态好吗?两个活下来的,一直活在内疚里,一个“死”了的,忍辱负重那么久,反正我是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没心思先玩真人版极品飞车,我就想先冲上去吼一嗓子“你妈逼啊。”

《古惑仔》里,郑伊健和陈小春(微博)也是从小玩到大,因为郑伊健睡了陈小春老婆,都要互相不爽好几年,咱哥仨可是生死抉择啊,道个歉就又可以并肩杀敌?尤其张家辉,又抛妻又杀岳父的……不用这么憎恨变性人吧?

得承认,至少在煽情这块儿,很多人看哭,证明《扫毒》是成功了的,但在哭完以后走出影院,你再回忆起三人的友情,能说些什么?没错,还是合唱《誓要入刀山》的细节。其实,兄弟三人围在张家辉母亲床前,将错就错互相表露心机的场面,也算是个不错的细节,但它发生在二选一之后,功效性已大不如前。

现在回头想想,《扫毒》在煽兄弟情这块儿,确实蛮鸡贼的,兄弟三人友情的戏剧高潮点,全是靠刘青云两个只能选一个这段戏升华起来的。但这之前,铺垫得太薄,这之后,又剥削得太狠。硬要仔细掰扯下,大多数人的感动,其实都是给这场戏的。

这种细节的缺失,其实在《扫毒》全片里都有体现。武装直升机扫射那场戏,警方劫持的明明就是毒枭的儿子,直升机一来,人质就变成了女儿;结尾枪战,是不是特别《枪火》?但人数减成三个,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里的,永远只是兄弟三人中的两个,方位感差极了。至于张家辉抱一下毒枭女儿,就让对方爱上自己的设置,真的因为有这一抱铺垫,算好的了。

最后总结一下,就像求婚的场景拍得再普通,也有人会看哭鼻子一样,《扫毒》煽情的成功,不代表就是描写感情的胜利,这是两回事儿。同理,在港产警匪片里,《扫毒》大打友情牌,是很好的创新,但这跟片子质量的好坏,也是两回事儿。

当然了,对于这两种手法有什么不同看法,欢迎与我(15622368800)交流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