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变化的?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变化的?

成年晚期的认知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以衰退或发展单一维度来评述,而应作具体的分析。与前几个年龄阶段相比,成年晚期认知活动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退行性变化,即总的趋势是减退或老化而不是增长或发展。二是持续性,即增长或发展并没有终止,而是在持续进行,如高级认知机能思维、晶体智力等。三是差异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心理机能老化的早晚和速率不同,如感知觉衰退得较早较快,而思维等老化得较晚较慢;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之间:有些老年人甚至高龄老人担任政府高官或大中型企事业的主管或决策者,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和相当高的智慧,但也有些老年人记忆显著衰退,心智显著钝化,思维严重迟滞。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变化的?

  • 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在成年晚期的各种心理活动中,感知觉的变化最明显。人们对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外表形象的典型描述往往是“耳聋眼花”、“反应迟钝”。据科索的研究,成年晚期几种主要感觉衰退的一般模式是:最早开始衰退的是听觉,许多人不到60岁衰退就非常明显;其次是视觉,直到55岁仍然十分稳定,以后便出现相当急剧的衰退;味觉的衰退和视觉相似,在60岁之前的几年还相当稳定,但随后对咸、甜、苦和酸等物质的感受性便陡然下降。

(1)视觉减退

随着年老,由于眼睛晶状体弹性变小,调节力逐渐下降,因而时常看不清近物,出现老花眼。研究发现,6-20岁视力达到或超过1.0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45岁之前视力下降比较缓慢,一过45岁便加速下降。一般到45岁以后便需要戴老花眼镜。

除老花眼和视力下降外,老年人对弱光和强光的感受性也明显下降。由于对光感受性的降低,老年人的颜色辨别力也有所下降。研究表明,老年人对蓝、绿色的辨认最为困难,实验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个体对青和青绿色的辨别力下降,而对红和橙色的辨别力下降不显著。对明暗适应时间的延长、对强光的敏感以及辨色能力的降低。此外,老年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以及运动物体的视知觉也比年轻人差,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速度也有较大下降,视觉的注意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听觉减退

与视觉相比,老年人有听觉缺陷的为数更多。研究指出,人的听力最佳年龄是20岁,以后便缓慢下降。30岁以后,听觉阈限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人一般超过50岁时听力就下降。因此,对老年人讲话,关键部分要慢些,多重复几遍;同时,不要突然转换话题,要平视对象,这样,老年人就可以通过观察说话者的嘴唇活动判断话语(读唇)。

(3)味觉、嗅觉迟钝

由于味道的感受器味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因而味觉的敏感性也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研究指出,人的味觉一般在50岁前看不出有多大变化,而一过50岁,味觉的刺激阈限便增大。味觉的多样性也随年龄增长而减退,青年人能同时品尝出食品中的多种味道,而老年人往往只能感觉到其中的几种,他们对咸味比对其他味道敏感些。

嗅觉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有研究资料报告说,在人的一生中嗅觉最灵敏的时期是20-50岁,50岁以后就逐渐衰退,70岁嗅觉急剧减退。在60-80岁的老人中约有20%的人失去嗅觉。

由于味觉、嗅觉的显著下降,很多老年人时常埋怨现在的食品不如过去的香、好吃,导致食欲减退。长此以往,营养不良将是令人关注的问题。由于嗅觉严重衰退,某些老年人闻不到煤气、烟火或烧糊的食物的气味,这将会非常危险,尤其是独居老人。因此,对他们要给予特别的关照。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变化的?

  • 记忆随增龄而减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常可以听到一些抱怨说:“我老了,记性坏了,经常丢三落四的。”人的记忆和年龄究竟是什么关系?人到老年期记忆真的衰退了吗?衰退的内部机制或原因是什么?

(1)记忆与年龄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

有心理学家根据有关记忆的实验研究,对记忆与年龄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概括:儿童的记忆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到了成年期记忆达到最高峰。18-30岁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的效率最高。35岁以后,记忆逐步减退减退的趋势是:假定18-35岁时记忆的平均成绩为100%(最高),那么35-60岁时记忆的平均成绩则为95%,60-85岁时为80%-85%。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在40岁以后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直到70岁以后又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衰退阶段。可见就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其记忆变化的总的趋势是随增龄而减退,主要表现为:机械记忆减退,记忆广度变小,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成绩下降,再认能力较差,回忆能力显著减退等。

(2)记忆减退的机制或原因

研究表明,记忆老化的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个体的一般情况,如性别、职业、受教育年限、人际交往、锻炼、脑力活动和使用记忆的方法等。二是健康状况,如有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三是非认知因素,即某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功能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性、情绪、态度、动机、自我效能、自我概念和自信心等。关于记忆老化的年龄差异即记忆随增龄而减退或损伤的机制问题,迄今为止,心理学界还没有一个完全合适的理论予以说明。已经提出或正在探索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加工速度减慢

加工速度理论是认知(包括记忆)年老化研究领域中最为成熟和影响力最大的理论之一。加工速度一般包括感觉运动速度、知觉速度和认知速度三个层次,在实验研究中常用对感觉运动速度和知觉速度的测量来反映加工速度。加工速度理论认为,加工速度减慢是认知(记忆)能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心理学家借助于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建立的认知年老化模型证明,加工速度是年龄和认知变量之间的一个中介因子,说明加工速度在认知年老化过程中起一种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老化,老年人从登记信息、信息编码到信息提取,整个记忆过程需要的时间都太长,导致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研究者据此认为,这是老年期记忆减退的根本原因。

② 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工作记忆年老化及其在认知年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认知年老化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工作记忆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和储存的记忆系统。近三十年来的多项研究证明,工作记忆对于学习、思维、语言理解等复杂认知任务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成人的工作记忆随增龄而下降。工作记忆相当于计算机中的内存。工作需要的信息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内存中完成的。即便硬盘上储存的程序很多,如果内存有限,就不可能同时打开多个程序;如果内存较小,打开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较长。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容量随增龄而变小,是老年期记忆减退的根本原因。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变化的?

成年晚期在身体机能正在逐渐衰退,部分功能逐渐丧失,但凭借着经验的优势,在思维运用中,并不会出现太大的劣势。后面我们会具体讨论老年人思维的变化,重点剖析经验优势对成年晚期个体的重要作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烦恼和疑惑,欢迎一起学习讨论!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变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