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笔下的日军侵华战争场面:丧钟为谁而鸣?

小朋友喜爱的哆啦a梦动画片前不久出了一个特别篇《大象与叔叔》。片中提到二战结束前夜,日本遭到苏军空袭,城市陷入混乱。为了不让动物园的猛兽跑出来伤人,动物园接到命令要处死园里的大型动物,包括一头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大象。

这个故事应该是有其真实原型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中也提到了这段历史,不过小说把这个故事搬到了二战时期的中国土地上,伪满洲国的国都新京市(今长春)。

村上春树笔下的日军侵华战争场面:丧钟为谁而鸣?

村上春树

一场不得要领的杀戮

那是1945年8月一个酷热的夏日午后,日本投降前夕,早已封闭的动物园树上蝉鸣阵阵。日军一个小分队在动物园内列队行进,奉命在”非常时刻勾销”可能伤人的虎、豹、熊、象等大型动物。

小说中这样描述,军官一声令下,八名士兵一齐拉开三八枪的枪栓,不祥的子弹上膛声惊动了栏内的两只虎,虎们呼地从地上爬起怒视士兵,从铁栏内发出最大限度的威慑性怒吼。士兵们单腿跪地,端枪瞄准目标,中尉一声令下,一齐扣动扳机。虎们犹如被看不见的巨人挥棍猛击一般刹那间一跃而起,旋即呼嗵一声倒在地上,继而痛苦地翻滚、呻吟。枪声在动物园上空回响,所有动物都屏息敛气,蝉也停止了合唱。

处决完老虎之后,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列队向豹笼行进。蹲在高处的猴子们预测到什么似的发出撕裂长空般的尖叫,向所有动物发出警告。动物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一唱一和。狼向天长嚎,鸟奋然振翅,大动物在那里恫吓似地猛力撞击围栏。

这是动物面临死亡时的不同反应。相比显得较为认命的猫科动物,两头熊在被射杀时,虽然中了几十发子弹,熊们仍然凶猛地撞击围栏,向士兵喷涎咆哮。它们似乎还暂时不能接受人类安排的命运。

杀戮结束后,几个士兵耳中仍有枪声回响。在消灭动物的同时,他们也在考虑自身的命运。最多一星期后,苏联远东军的主力部队就该开到新京,伪满洲国的崩溃迫在眉睫。无论情愿不情愿,他们也将像动物一样被动地接受未知的命运。

村上春树笔下的日军侵华战争场面:丧钟为谁而鸣?

村上春树小说《奇鸟行状录》

美军潜艇炮筒下的余生

村上春树的这部小说还写了1945年日本战败前,一艘满载为躲避迫在眉睫的战败混乱而撤退回国的日军家属的运输船,在太平洋上遭遇美国海军潜艇的情景,表现了人处在生死边缘的恐惧和无力感。

小说这样描述,正当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靠着栏杆眺望水波不兴的海面,一艘美国海军潜水艇没有任何前兆地突然浮出海水,艇上的士兵旋转舵盘,潜艇上的甲板炮与两门机关炮迅速调转方向,将黑乎乎的炮筒瞄准运输船,进入随时炮击状态。

潜水艇向运输船发出灯火信号:马上停船,即将开炮击沉之,马上疏散乘客。运输船按照命令关掉引擎,并向潜水艇发送信号:“本部是运送民间非武装人员的运输船,完全没有军需物资或兵员,救生艇几乎未备。”“那不是我方的问题,”潜水艇冷冷回答,“10分钟后准时开炮。”

那是一个无风的夏日午后。运输船的引擎声消失后,只能听到徐缓的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运输船上的人们在恐惧中屏息敛气,在甲板上紧张地等着死神的宣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开炮时间即将到来时,潜水艇甲板上突然发生了某些变化。像是接到了什么命令,士兵们迅速跑动起来,瞄准运输船的炮筒转回原来的位置,炮弹从甲板炮除下,士兵们全部撤下甲板。潜水艇引擎发出低吼,升降口关闭,艇体扬起巨大的白沫,迅速消隐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夏日午后安静的大海,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潜水艇消失二十多分钟后,运输船上的乘客才渐渐开始相信自己从死亡边缘回来了。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美国人为什么突然中止攻击,运输船上的人不明所以。紧张消除后,船上有人放声大哭,大部分人则哭不出也笑不出,他们一连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陷入虚脱状态。

事后得知,潜水艇即将炮击之际收到司令部指示:在未受到对方攻击的情况下停止积极的战斗行为。日本政府已于8月14日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

村上春树笔下的日军侵华战争场面:丧钟为谁而鸣?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坠入枯井底前的最后意识

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中,还记述了侵华战争初期,间官少尉等几名日本军人前往中蒙交界处的哈拉哈河对岸传送一份重要情报,不料被苏、蒙军队俘获,同行的一名军官被残忍处死,间官少尉被扔到蒙古沙漠的一处枯井中等死的经历。

小说这样描述:蒙古军官久久没有扣动扳机,他用手指着间官少尉背后的井,伸出五个手指,表示给他五秒钟考虑时间。待他数到三时,间官少尉脚一蹬石墙,猛地扎入井中,直接跌落下去。

作者这样写道:井很深,感觉身体接触地面好像花了很长时间,事实上顶多几秒钟。在黑暗中跌落的几秒钟时间里,许许多多画面从他脑海闪过:他想起了遥远的故乡,想起了仅在出征前亲热过一次的女子,想起了父亲母亲,想起了槲叶年糕……随即身体重重摔在井底,顿时人事不省。

三天后他被人救了上来。如果没有人搭救,他只能在一团漆黑中等死,最终在井里变成一具白骨。在深黑的井底,一天之中只有十几秒有太阳光直泻入井底,那是一天中最光明神圣辉煌的时刻。回到日本后,他的父母和妹妹已不在人世。同他订婚的女子已跟别的男人结了婚,有了两个孩子。墓地里有他的墓。他什么也没剩下,自己本身也好像整个儿成了空壳。他不止一次梦见自己在井底活着腐朽下去,有时甚至以为那个是真正的现实,而眼下日复一日的人生倒是梦幻。

作为一个日本人,村上春树没有为日本侵略者辩护,反而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中国人被日军处死的残暴场面,甚至还对日军来到中国争夺一块荒蛮之地提出质疑。从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谁发动战争,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战争发生后受害者不止是被占领地人民,还包括施害者本身。战争的丧钟不是为谁而鸣,而是为所有人而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