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两次“推敲”撞官,两次不同的人生遭遇

贾岛两次“推敲”撞官,两次不同的人生遭遇巧遇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因诗被韩愈发现才华并受教于韩愈。

韩愈在京都长安任京兆尹兼吏部侍郎时,有一天与其随从仪仗一行大队人马行在街上。忽然,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骑着毛驴闯入队伍。差役们立马将书生扭住,带到韩愈马前。韩愈问书生姓甚名甚,为什么乱闯?书生说,他叫贾岛,当时正在作诗,因为其中一个字而陷入沉思,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韩愈一听说此人在作诗,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从马上下来,与贾岛商讨起来,贾岛说,他从家乡赴考到京(长安),刚才忽然得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贾岛一边说,一边用他的右手表演起来:一会儿伸手一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就用‘敲’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是推不开的。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道。韩愈听了贾岛的诗,觉得贾岛是个人才,便把贾岛带回府上,两个人从此交上了朋友。“推敲”一词也成了人们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斟酌的一个常用词而脍炙人口。

无独有偶。传说贾岛还有一次也是骑着毛驴在长安大街上行走。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那个官员不像韩愈那样爱才惜才,反而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进了牢笼,第二天才把贾岛放出来。贾岛在牢里虽然吃了些苦头,却吟成了一首名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正是由于韩愈这一“伯乐”的赏识、教诲,使贾岛成为唐朝中期的一名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修武县韩愈研究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