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曹保平的《狗十三》,隐忍五年终于上映,一鸣惊人,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时间网上都是关于《狗十三》深度影评,其中被讨伐最多的便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残酷压制,留言最多的内容是“我们谁不是这么长大的”。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如同电影海报所描绘,麻木的父亲和一群成年人,手持刻刀画笔,将还鲜活的孩子肆无忌惮的涂抹。

个体终究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电影中唱着“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的父亲,经历了上一代的倾力“塑造”,成为集体意志下的标准模型。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修剪下一代,这样她就和自己、自己的上一代、和所有人“一样”。

迫不及待,又隐隐带着些许快意,一如他们少年时的境遇。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虽然电影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不长,缺了些重量,剧情中也有一些为了凸显主题过于刻意的设置,但称它是一部反映中国家庭亲子关系现实的“神作”,并不夸张。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电影《狗十三》以少女李玩的视角,观察记录了一个黑白分明的倔强少女,如何被一点点“被逼迫着”接受灰色的成人世界,从横冲直撞到不再抵抗的过程。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它撕开了很多家庭的遮羞布,明面上其乐融融,实际上却是大人撒谎、孩子装傻,看起来父慈子孝,实际上冷淡疏离,孩子早已对家长关闭了真实的自己。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电影提出了一个横亘于中国家长和孩子之间,长久以来无法调和的矛盾问题:中国家长,究竟该如何去对待孩子?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明明是爱着的,却为什么要让成长,变成一场暴政下的无力反抗?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父母和孩子之间本该是最亲近柔软的关系,正因如此,每个细小的砂砾都会硌的心尖生疼。

从电影《狗十三》的剧情出发,我想和你聊聊中国家长与孩子的深层矛盾,并试着找出一些解决办法。

如果你曾经是孩子,如果你现在是家长,我们都应该试着去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深层矛盾:不把孩子“当大人看”

这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指向的却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通病。

生活上照顾的细致,物质上给予的丰富,却没有精神上的尊重。

天然的认为“我把你养大,我有权利为你做主”,“你是小孩子,你不懂。”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狗十三》中,李玩虽父母离婚,却有爷爷奶奶照顾;父亲经济实力不差,她吃穿不愁,后妈有示好的心思,她还有同龄的堂姐。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很多人眼中她一定“非常幸福”,她的家长大概也觉得自己尽职尽责。

但是,没有人尝试过去理解她。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她是女孩,名字“玩”是随便起的,身为男孩的弟弟,却有个好名字。

她热爱物理天文,却因为老师和父亲的选择,不得不选择英语兴趣班,她被迫接受了。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父亲为了表达“爱”,强行塞给她一只小狗作为礼物,她也接受了。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爷爷不小心把狗弄丢,全家人找了几次就轻易放弃,还一起“指鹿为马”强摁她认假狗为真狗。

不听从就是“不懂事”,很多家庭里,不懂事三个字能压死人。

这个场景看的特别难受,当大人集体“睁眼睛说瞎话”的时候,小孩子又能做些什么?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没有关心、没有信任、更别提体谅

他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肯真的坐下来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李玩“只是个孩子”,顶着“我为你好”的名义就可以随便处理。

在李玩被父亲打的片段里,我看到了无比真实的父母打孩子的场景。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在大人的推搡捶打之下,多倔强的孩子都会恐惧畏缩泣不成声,如同驯化一只家养的狗。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她激烈反抗之后,还是不得不接受了。

后来,李玩终于真心接受了第二只小狗,少女破碎的心得到了些许慰藉。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却因为狗被弟弟欺负急了,咬了弟弟,后妈要求父亲必须把它送到狗肉店杀掉。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哭没有用,求也没有用,第二只狗,又被生生从身边夺走了。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电影的全程,没人真的在乎李玩怎么想的。

所有的大人,只想着怎么骗过去、蒙过去、实在不行就镇压过去。

电影有结束的时候,但李玩退让的路却永无尽头。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没有“人格”上对等看待,养孩子就如同饲养一只幼兽,一边用“规则”和“父母威严”鞭打,一边又用“爱和物质”滋养。

糖和棒子,一起一步步完成了“驯化”的过程。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前阵刷屏的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少年说》,有一个天台告白的环节

孩子借这个机会,可以对父母勇敢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个女孩儿鼓足勇气走上天台,对妈妈说了下面这段话↓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我也很努力啊,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别人家的孩子”,果然是所有中国孩子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啊。

这位妈妈说了啥呢?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我没错,我是对的,是你理解有问题。

一个珍贵的亲子沟通环节,生生变成了学习技巧教育环节。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这个女孩儿其实对自己和母亲看的很明白,她还想做最后的尝试,试着对妈妈解释自己的真实内心↓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你这样打击我,我会觉得自己很差呀

这位母亲说了这么一段话↓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不打击你,你会飘

女孩儿终于憋不住眼泪,转身跑下去哭的如此难过又无助。

给她擦眼泪的是总被拿来对比、身为学霸的闺蜜,她一边擦眼泪,一遍安慰朋友:

你在我妈口中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两个小女孩,她们的难过就只有彼此理解,也只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安慰。

这位家长,承认自己方法错了,很难吗?

稍微安抚一下要哭出来的孩子,很难吗?

这么一场如同对牛弹琴的错位对话,这个女孩,大概短期内很难再和妈妈敞开心扉了。

“亲密”和“信任”并不会因为血缘关系的存在,就必然产生。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同一个家庭,却是两家人

养孩子和养小狗的区别,在于你有没有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和抚慰小孩敏感的心,有没有在他面对世界时站在他背后,而不是站在他的对面。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中国的孩子,很幸运的拥有勤勉踏实的家长。

即便倾家荡产吃尽了苦,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他们,又真的很缺乏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理解,比物质更重要。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能做什么?

1、别让亲子关系变成权力的战场

大人的命令与压制,孩子的淘气和叛逆,本质上都是对亲子关系中主导权的一种争夺。

希望孩子听话,有耐心的成人会讲道理用方法,而李玩家的大人先蒙骗、指责,最后上手打。

打完还要告诉女儿,爸爸也不想的。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很多小孩子叛逆的底层心理基础,是相信自己对家庭是“重要的”,父母是“爱自己”的。

亲子关系中的暴力行为,总会以家长取胜为结果,也会以孩子丧失那种理直气壮的信任为代价。

请直面错误和责任,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做错事情,真的不丢人。

2、“我是为你好?”——拒绝以爱之名的漠视和伤害

“我是为你好”,就像一句能催眠自己和孩子的咒语,所有懒得解释的行为、所有带着隐秘目的的自私,都能用它作遮羞布。

只要稍微花点时间,李玩明明能和弟弟相处的很好,却被大人瞒了许久,直到某天突然冒出来一个滑冰的男孩儿硬塞到她面前。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李玩和弟弟都乳糖不耐受,但是父母就是觉得牛奶对身体好,那么他们就没有第二个选择。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父亲因为李玩在自己面前喝酒而打了她,又在饭局上让未成年的女儿敬酒,没有任何解释。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大人以为说上这么一句话就万事无忧,可是孩子又何尝不是以受到伤害为代价,不断的在给父母机会。

3、儒家赋予“父权”的无上权威,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尊重

成长除了心灵和生理的成熟,还包括了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就是学着认同并臣服于现有的权力架构,找到自己的位置,自愿服从,温顺的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在很多家庭里,懂事=孝顺=驯化,在家在社会都要“尊卑有序”。

虫子会卷起身体,小狗会低头讨好,不是因为谦恭,而是恐惧。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电影的最后,李玩可以面不改色吃下一块红烧狗肉。

她不和爱因斯坦相认,知道自己的力量小到不能保护一条狗。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她的脸上再没有那种悲切倔强的表情,看着父亲的眼神也再也没有期待和失落后的难以理解。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观众们心里觉得可惜,她终于变成父亲那样的成人了。

她真的是被磨平棱角,突然就妥协了吗?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不,我更倾向于,她对真实的沟通已经绝望,不再想和大人“玩”了。

她终将理解父亲的难处,但是她被夺取的东西,再难找回来了。

对父亲关闭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是暴政下的自我保护。

多年后成绩优异的李玩,大概会成为那些过年回家尴尬坐在亲戚身旁的孩子,体面的应对三姑六婆的催婚催生,心里却轻蔑撇嘴一笑吧。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有一期《奇葩说》里谈到“当父母再婚对象你不喜欢时,该不该阻挠?”这个问题。

蔡康永回答的是:“如果大人和孩子有一方要去克服障碍和适应的话,那一定是大人。”

曾经,我们是锁上门独自哭泣的孩子。

而现在,很多孩子终将成为父母。

《狗十三》|别只顾着骂大人,来聊聊如何解决中国家庭的“裂痕”

的确,不是每个人生来都会做父母,但是我们人类啊,是会学习的。


在你的人生当中有没有和爸妈或孩子成功解开误会的案例?

或是想对陌生人吐槽抱怨的事情呢?

欢迎分享在下面,我在这里等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