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嫦娥四号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内幕

揭秘中国嫦娥四号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内幕

嫦娥四号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附近四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 泰山

在嫦娥四号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后,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现状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陕西的地方媒体日前披露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内幕。

揭秘中国嫦娥四号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内幕

北京时间2月17日,中国《西安日报》刊文介绍,嫦娥四号的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机构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据介绍,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使用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最初是用于中国首个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上。 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过程要求发动机具备深度节流能力,能够实现多种推力工况的快速变化,7,500N变推力发动机在嫦娥三号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报道称,而与嫦娥三号相比,嫦娥四号要实现世界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环境更复杂,对发动机的要求也更严苛。为此,嫦娥四号的变推力发动机进行了技术升级,除了更新外观涂层、延长使用寿命外,衡量发动机性能的指标——比冲从原来的308秒提高到310秒。

揭秘中国嫦娥四号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内幕

报道介绍,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研制自2006年已经开启,中国的科技团队面临“从未有任何变推力发动机研制经验”、“国外资料严重封锁无可借鉴”等多重困境。 在解决发动机温度过高、性能低、推力室烧穿等难题后,中国研制团队于2008年4月完成600秒长时间变推力发动机可靠性试车,标志该发动机“关键技术得到全面突破”。 进入工程研制后,中国的研制团队“提出了创新的冷却方式”,使该发动机“性能和冷却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底,中国7,500N变推力发动机连续8台可靠性试车全部成功。

揭秘中国嫦娥四号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内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