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今天,2019年春運正式啟動。又是一年春運,又見滾滾人流。

1979年,改革開放伊始,1億人次踏上春運歸途,春運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40年來,從1億到近30億,春運規模擴大了30倍;從時速40公里到350公里,從“繞來繞去”到“四通八達”,中國高鐵壓縮了時空距離;從“小窗口”到“大數據”,從“忍飢挨餓”到“網絡訂餐”,從“站場”到“機場”,購票方式和候車、乘車環境天壤之別;從“鍋碗瓢盆”到“快遞上門”,從“回家”到“旅遊”,人們的心態和行囊越發輕鬆。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闔家團圓是過年永恆的主題。為了團圓過年,春運已成為人們一年一度最大規模的遷徙活動。 “春運”二字第一次出現在媒體上是在1954年,但春運真正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焦點,還得從改革開放算起。改革讓中國人口得以大規模流動,民工流、學生流、探親流、旅遊流開始在春運匯聚。1979年,我國春運歷史性突破1億人次。“一票難求”成為此後每年春運的焦點。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1984年1月6日,北京火車站新設春節集體票辦理處,為旅客辦理春運期間的火車票。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1984年春節期間,在石家莊火車站,工作人員為過往旅客送開水。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1993年1月12日,北京火車站開始進入春運高峰,旅客在排隊進站。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1994年1月30日,北京火車站客運員許新用電瓶車免費送旅客周鳳英老大媽上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1997年1月18日,北京火車站售票員白滋萍為春運旅客查詢售票。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1年1月21日,從廈門開往重慶的列車路過湖北漢口火車站時,旅客透過窗口的擋風被單向外張望。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2年2月10日,外出打工的褚明東(左二)在臘月二十九回到家鄉河北省張北縣米家溝村,父母、妻女早早地等在家門口。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5年1月14日,一名農民工扛著娃娃走進從北京西站開出的“民工專列”。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6年1月14日,在廣州火車站廣場,旅客肩扛行李準備進站乘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6年1月24日,在廣州火車站,工作人員在疏導車廂內的旅客。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7年2月2日,旅客在太原火車站候車大廳候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8年1月28日,受嚴重的冰凍雪災影響,廣西北部地區的公路交通運輸大面積受阻,廣西灌陽縣新墟鄉返鄉群眾步行在封閉的公路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09年1月22日,在廣州火車站,一名回湖北黃岡過年的旅客(右一)剛剛坐上火車,就趕緊給家裡打電話報信。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0年1月30日,在江西南昌火車站,一位揹負著超大行李的母親懷抱孩子匆忙趕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1年1月18日,在寧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別回甘肅老家過年的父母,父母在車窗上寫下了“保重”兩個字。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1年1月28日,浙江紹興一家民營企業的農民工乘坐返鄉的大巴回家過年。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3年1月29日,長沙火車站售票窗口前,工作人員告知一位女士當年2月14號長沙至廣州的臥鋪還有餘票後,這位女士難掩喜悅。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3年2月1日,旅客走出安徽阜陽火車站。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4年1月16日,旅客在廣州火車站的列車上等候啟程。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6年2月1日,搭乘廣鐵集團務工人員返鄉高鐵專列的乘客在廣州南站站臺上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6年2月6日,南昌鐵路局福州客運段列車工作人員廖輝在春運的列車上為乘客送去熱水。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7年1月19日,在廣東佛山務工的廣西籍農民工陳一鋒、徐麗寧夫婦(前)騎行在回家過年的路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7年1月19日夜,在廣東佛山務工的陳一鋒(右八)、徐麗寧(右五)夫婦,經過近14個小時的摩托車騎行,回到廣西藤縣同心鎮平頂村烏石組家中,一家人在門前合影。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7年1月13日,一名旅客在廣州南站體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驗票驗證進站。在過閘機時,他朝攝像頭做出“V”的手勢。

2019年春運,預計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29.9億人次。40年間,春運規模擴大了30倍,春運的方方面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緩慢的綠皮火車到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動車組;從搭建戶外候車棚到如機場一樣的火車站候車室;從通宵打地鋪排隊買票到手機購票;從忍飢挨餓到網絡訂餐;從單一交通方式到海陸空立體公共交通和自駕以及共享交通方式……人們的春節旅程變得越來越輕鬆便捷。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8年2月1日凌晨,動車組停靠在武漢動車段的存車線上,準備進行檢修和保溫作業。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8年2月1日,在北京西站,一位旅客抱起小朋友準備乘坐G557次列車。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8年2月1日,天還未亮,一些騎摩托車返鄉的群眾踏上歸途。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2018年2月2日,候車的小乘客在北京南站的兒童娛樂區玩耍;右:2018年2月2日,上海鐵路文聯書法家協會的志願者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大廳為過往乘客免費書寫春聯。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2018年2月6日,旅客陳小林帶著一歲多的二寶女兒在西安咸陽機場乘飛機去廣州過年。

春運記憶:回家的路


△1月21日凌晨,在北京站,旅客在北京至南通的K4051次列車上等待發車。 當日,2019年春運正式啟動。

春運是一條回家的路。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週期性遷徙,是幾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往返於故鄉與他鄉,團圓是不變的主題。

年復一年,歸途的艱辛終被歸鄉的喜悅沖淡。回顧春運回家路,萬水千山皆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