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幽兰(下)
记时代集团公司总裁、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王小兰
光荣的使命
中关村不同于任何一个高新区。独一无二的创新文化赋予中关村成功企业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集企业家、投资人、创业导师和社会工作者这4个角色于一身。王小兰就是典型代表。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有两条明显的轨迹,一条是以企业家的身份开辟的创新创业之路,一条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为中关村服务、为政府建言献策的社会工作之路。而给她带来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是后者,近20年的社会组织工作经历使她成为政府和企业家群体公认的“中关村社会组织影响力第一人”。
作为中关村第一代企业家,王小兰是1987年创办的中关村第一个社会组织“北京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
2004年是王小兰生命轴线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坐标。这一年,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第二任会长纪世瀛先生经过反复的斟酌,最终决定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王小兰,任命她为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第三任会长。
以这个坐标为中心,向前追溯,从北大荒的黑土地一路披荆斩棘闯入中关村这片创新沃土的王小兰,是为改变命运,为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而奋斗;向后延伸,从知名企业家到中关村社会组织影响力第一人,她有了更光荣的使命,为建立科技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提升中关村软环境建设而奋斗。
王小兰的组织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但这不是她成为北京民营企业家领路人的关键。一个人之所以能被委以重任,他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想高度都应该是卓越非凡的。以上四个特点,王小兰兼而有之。
接任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之后,她对世界范围内的商会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自1650年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商会法国马赛商会成立以来,已有300多年历史。中国在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是中国的首家商会,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商会组织自成立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团组织。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元主义社团形态,社团间不存在固定的、横纵向的正式关系,社团自生自灭,组织功能主要是以维护和巩固所代表的利益团体向政府游说。而另一种是以欧、日为代表的近乎一业一会的“法团主义”形态,协会组织严格按行业、产业分类,自下而上建立起纵向的塔层关系,协会更多是以自律为主,在政府与企业间承担着协调、信息服务功能。由于各国政体、产业发展特点不同,两种社团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基于对世界商会文化的深度研究,王小兰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助于科技创新、产业孵化的举措。不仅搭建了民协理论研究中心、企业家咨询顾问团、企业HR俱乐部、CTO俱乐部等八大服务平台,还组织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工作,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发起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鼓励创新扶持创业。在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上,她主持了多项课题的调研,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两项调研成果被列入《中关村发展蓝皮书》……
“我的使命就是为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争取社会支持与理解而‘鼓与呼’。”本着这份坚定而执着之心,王小兰全力以赴,渴望为中关村企业家搭建一个更广阔的造梦空间。
可是就在她接任北京民协的第一年,棘手的问题就来了。
2004年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极其复杂的一年。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都关心中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尽管当时经济过热仍局限在个别行业和局部地区,但危害不可小觑。针对当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同时推出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务院此次采取的紧急措施,对重复建设起到了相当大的遏制作用,但也对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打击。中关村的企业家感觉压力非常大。
这一切王小兰都看在眼里。改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是极其困难的,但她决定一试。她先给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写了一封信,阐述了中关村企业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受到了伤害。刘淇书记收到信后,将这封信转给了时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刘明康。很快,刘明康主席就派调查小组到中关村进行了调研。
每一年的政府报告出来之前,相关领导都会开一次企业家座谈会,征求大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这一年,王小兰很荣幸地代表民营企业参加了温家宝总理政府报告的讨论。“我和温总理说,虽然这次宏观调控不是针对民营企业,但我们确实受到了伤害。能不能有保有压,不要一刀切?”她的提议,受到了温总理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写入相关的政策文件里。
“中关村的使命就是先行先试的示范区,通过我们的实践来推动政策的先行先试,让好的政策和管理模式在更多创新园区推广复制。谁来做这些先行先试的探索工作?首先是企业,其次就是社会组织和管委会。所以,反映企业家的心声,推动政策出台是我们的使命。”
在王小兰的努力下,北京民协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社会职能也进一步扩张。仅2006年,协会就承接了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5个软课题研究;为16家会员企业解决了各种实际困难及问题;成功组织了各种座谈会、人才招聘专场,专业培训活动97场;向各类媒体提供文章90余篇;为政府发布的“建设创新型北京60条政策”提出了如何执行政策的90条建议……
除了以上的基础工作外,北京民协还推动建立第一个政府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组织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工作,打破了实验室的封闭属性,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借鉴欧洲社区法院的模式,北京民协与海淀法院上地法庭建立了特约调解员制度,成功调解了200多起商业纠纷,成功率高达87.8%!
王小兰用短短两年时间提交的这份成绩单是令人瞠目的,她也因此成为了中关村的核心人物之一。
为中关村代言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有优秀的企业出现在中关村。PC时代我们有联想、方正、同方;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留下了网易、新浪、搜狐;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百度又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家。每一个大的技术浪潮发展过程,中关村都留下了非常好的一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王小兰出现的地方,她都不忘为中关村代言。
2018年4月的一天,在优客工厂北京方圆社区的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挤进了30多位稀有的客人,他们就是柳传志、王小兰、徐井宏等为代表的中关村“导师”级企业家。他们一个个轻车简从,每个人的标配就是“休闲装+矿泉水”。
“来吧,不搞什么客套的形式,我们直接开始。”说话的人正是雷厉风行的王小兰。这次会议就是被誉为“中关村智库”的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每隔两三个月就要召开一次的闭门研讨会。
作为中关村顾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每一次重要会议王小兰都不会缺席。不仅如此,追溯历史,我们发现,在中关村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中,也都能找到她的影子。自从34年前扎根中关村以来,她就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与中关村融合在了一起。或许是企业家的使命感让她如泉水一般持续不断地滋润着这片创新的沃土。
时间从来都是吝啬的,但是它公正——它不会多给勤奋的人一秒,也不会少给懒惰的人一秒。1984年至今,30多年岁月匆匆流逝,王小兰虽然青春不在,但她的年华依然美好。
2004年之后,王小兰先后担任了两届海淀区人大代表、常委,两届海淀区政协委员、常委,四届北京市人大代表,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多次被评为优秀提案人。她提交的《关于国有大企业善尽社会责任——重视和履行对中小企业欠款社会责任》的提案被全国政协评为当年优秀提案;《关于加快中关村示范区海淀核心区建设的建议(2014)》和《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2017)》提案入选当年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
她还不断被政府和企业界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商会副会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和中关村联席会主席……
这段时光在王小兰的生命中是极其珍贵的。虽然她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关村,但这个过程她极其享受。或许,只有无尽的奉献,她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在与中关村相伴的30多年里,王小兰见证了中关村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从电子一条街,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到以海淀为核心,向北京其他区域辐射,形成1区16园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历40年的发展,中关村早已从一个物理区域,变成一个政策区域。中关村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关村管委会在进行示范区先行先试,建设创新软环境等方面,需要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搭建行业及产业联动的平台。
特殊的区域文化,使中关村的企业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们和深圳、上海、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交流时,感觉风格差别很大。中关村的企业家基本就是北京出租车的风格,天天替总理着急,天天替总书记着急,天天想着国家大事。”王小兰的形容十分贴切。这也是中关村社会组织繁荣的关键。
如今,中关村拥有100多个协会,300多个产业联盟,400多个创新孵化器,100多万科技工作者……早在2006年,王小兰就被任命为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12年来,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覆盖了126家社会组织,覆盖企业1万多家。2014年,在王小兰的努力下,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被认定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
2009年岁末,正在忙碌的王小兰收到了由国务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公室颁发的聘书,这一次,她被任命为中关村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与她共同收到聘书的还有柳传志、李彦宏、邓峰、徐井宏、王文京、田溯宁等30位中关村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投资人和经济学家,其中柳传志担任顾委会主任委员。
2011年,北京市政府印发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将中关村顾委会纳入管理体制。方案提出要“发挥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高层次、多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智力优势,在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挖掘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推动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促进产学研用的合作对接、推进示范区国际化等方面,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两年后,中关村管委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作用的工作制度》,赋予顾委会明确的工作职责,被戏称为三个“凡是”:凡是涉及中关村的政策出台之前,征求顾委会意见;凡是涉及中关村的重大投资项目,征求顾委会意见;凡是涉及中关村的重大活动,邀请顾委会参加。”这两个文件的下发,意味着中关村顾委会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有职有权”的社会组织。
在王小兰的努力下,2016年,中关村顾委会秘书处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在之后的中关村顾委会座谈会上,柳传志面对北京市市长、市委副书记蔡奇和参加会议的顾委会代表,对王小兰的工作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回顾2009年市里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觉得还是及格了,管委会给了我们比较高的评价。完成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一个特殊的因素是王小兰同志的热心和能力,使大家凝聚在了一起。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与中关村并肩走来,我们发现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来,许多被世界瞩目的革新与发展的光影之下,都能找到王小兰娇小的身影。她凭借什么成为备受中关村企业家敬仰的“中关村社会组织影响力第一人”?王小兰创办的时代集团虽然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在中关村动辄百亿资产的企业丛林中,显然不是最具影响力的。她的影响力来源于持续三十多年来对中关村的无私奉献。她就是中关村的“灵魂伴侣”,她把自己嫁给了中关村。
采访手记:
2018年5月18日,王小兰出现在中关村创新论坛。这一次,她没有演讲,只是坐在嘉宾席上,拿着纸和笔,认真地听,认真地记。离她座位不远处的门口,有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望着她低声说道:“原来她就是王小兰啊!”
这个被偶然间捕捉到的细节也许让不了解她的人惊讶——如此低调行事的王小兰在中关村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其实,今日的王小兰不仅仅是时代集团的“兰总”,也是中关村的“兰总”。
一个月后,我第二次来到时代大厦兰总的办公室。这是我第二次和她进行深度对话。
这个做事儿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企业家,说话时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这两次采访的时间都不长,并非她不重视采访,恰恰相反,每一次采访之前,她都会极其仔细地读一遍采访提纲,并根据提纲整理一份详尽的资料留给记者。这不仅节省了采访的时间,也节省了记者大量的整理资料的时间。
在兰总面前,再平凡的人也不显得卑微,再显赫的人物也不显得高大。
閱讀更多 e動上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