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濟南市,山東省省會,說實話,我曾一度誤認為青島才是山東省的省會。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濟南是我國著名的文化歷史名城,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巖寺宋代彩塑羅漢、隋代大佛(位於歷城區大佛村,鑿山而成,建於隋代,為山東第一大佛)。

濟南是八大菜系的魯菜發祥地,歷來傳承有序,人稱“舌尖上的濟南”。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酥鍋

酥鍋是魯菜中的名菜,濟南的酥鍋入選“到山東不可不品嚐的100種美食”之一 。是一盤風味獨特的美食,“魚酥肉爛、酸鹹甜香、形態晶瑩、色似琥珀”,這16個字體現的正是濟南酥鍋的色香味形。

油旋

濟南名小吃。外形似螺旋,表面油潤金黃,故此得名。一股濃郁的蔥油香氣會從中空的旋紋當中慢慢散發開來。吃油旋多是趁熱吃,如若配上一碗雞絲餛飩,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的組合。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打滷麵

山東山西一帶著名的傳統麵食。打滷麵貴在其湯,乃用雞、鴨、肘子熬製,湯清味正。面出鍋前滴上幾滴花椒油,香氣四溢,胃口大開。

鍋貼

濟南著名的風味小吃之一。以豬肉餡為常品,配以濟南四季的特色時蔬。濟南鍋貼與其他各地不同之處在於兩端留口,微微露出餡料。吃的時候,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把子肉

把子肉是經典的魯菜之一,尤以濟南把子肉最為著名。把子肉有肥肉但肥而不膩,由濃油赤醬熬製卻並不鹹,剛好用來下飯。

罈子肉

是一道地道的濟南名菜。始於清代。據傳首先創制該菜的是濟南鳳集樓飯店。大約一百多年前,該店廚師用豬肋條肉加調味和香料,放人磁壇中慢火煨煮而成。其特點是色澤紅潤,湯濃肉爛,肥而不膩,口味清香。因肉用罈子燉成,故名“罈子肉”。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九轉大腸

魯菜最知名的一道菜。首先需要把豬大腸洗刷後,加香料用開水煮至硬酥,取出切段,加醬油、糖、香料等調味,入油鍋中炸,反覆嵌套,再加調料和香料烹製而成。因此菜味道獨特,別有滋味,並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稱為“九轉大腸”。

煎餅卷大蔥

煎餅卷大蔥是山東省的傳統名吃,魯菜中的代表食物。由麵粉和大蔥製成。洗淨蘸上大醬用剛烙好的煎餅卷著吃,辛香辣伴著甜醬的味道。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說完吃,再來說說喝,山東人自古以來就熱情好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可說到這個喝,就必須先說說這濟南的酒文化。

古時《詩經·小雅》中便有關於濟南地區酒史的詩歌:“或以其酒,不以其漿”。也就是大概兩三千年前周代的時候,便有了關於濟南酒的記錄。現在的濟南酒文化,更是兼顧中西,又繼承傳統。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濟南人喝酒、划拳,全國有名。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民間就有“全國划拳看濟南”一說,可老濟南人為什麼喝酒時喜愛划拳呢?

這裡除了代代相傳的“用手比劃著贏酒喝”的傳統外,人們通過喝酒過程中的划拳習慣,表達了一種獨有的地域風俗和飲酒方式,形成了濟南的酒文化。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有人說,濟南話發音特點是“艮、硬、直”。

在傳統的喝酒划拳中,大多數人習慣用四個字的成語來表情達意,如“一心敬你”“三星高照”“四季來財”“六六大順”等。

而同一個意思,濟南人卻喜歡用三個字喊出來,比如:“哥倆(兒)好”“三桃園”“七到巧”“快喝酒(‘快’代表數字‘九’)”“全到了(‘了’,念liao,‘全’代表數字‘十’)”。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這些酒令詞句,只要一用純正的濟南話喊出來,濃郁的酒場氣氛和地域色彩就油然而生。

有些酒友為了顯示濟南話發音的爆發力,划拳中還會捨去四個字或三個字的詞語,直截了當地蹦出一個字,比如:瞪大眼珠子喊“一”、“六”等等。而且蹦出來的單音字後邊都有較長時間的拖音,或者用較長的拖音來重複這一個字,“一、一、一”“六、六、六”。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有的還會帶個後綴音“呢”,而且這個“呢”喊出後,口型不變,口氣不減,還是帶著較長時間的拖音,比如:“一是一呢”“六啊六呢”等。

像這種划拳的發音、腔調和語速,是全國各地詞語發音中都很難比的,濟南人喜歡圍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口純正的濟南話,讓外地人聽了總感覺憨厚豪爽得很。

吃喝玩樂過新年 — 濟南行

除此以外,濟南以酒相稱的泉水也很多,有酒泉、醴泉、杜康泉等,這些帶有濃濃酒意的泉水名稱,給泉城濟南平添了浪漫色彩,讓人如痴如醉。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