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們讓國人更加自信,向他們致敬!

 什麼是國家科學技術獎

為了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1999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條例部分內容如下: 

  “國務院設立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下列科學技術工作者:(1)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2)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是他們讓國人更加自信,向他們致敬!

這些獎勵都有哪些人獲得過

2000年度獲獎人

吳文俊(1919.05~) 男,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袁隆平(1930.09~) 男,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2001年度獲獎人

 昆(1919.09~2005.07) 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選(1937.02~2006.02) 男,計算機應用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2002年度獲獎人

金怡濂(1929.09~) 男,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2003年度獲獎人

劉東生(1917.11~2008.03) 男,地球環境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王永志(1932.11~) 男,航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員。

2004年度獲獎人空缺

2005年度獲獎人

葉篤正(1916.02~2013.10) 男,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吳孟超(1922.08~) 男,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教授。

2006年度獲獎人

李振聲(1931.02~) 男,小麥遺傳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7年度獲獎人

閔恩澤(1924.02~) 男,石油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

吳徵鎰(1916.06~2013.06) 男,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2008年度獲獎人

王忠誠(1925.12~2012.09) 男,神經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

徐光憲(1920.11~) 男,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2009年度獲獎人

谷超豪(1926.05~2012.06) 男,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教授。

孫家棟(1929.04~) 男,航天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2010年度獲獎人

師昌緒(1920.11~) 男,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特邀顧問、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王振義(1924.11~) 男,血液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

2011年度獲獎人

謝家麟(1920.08~) 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吳良鏞(1922.05~) 男,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所長、人居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度獲獎人

鄭哲敏(1924.10~) 男,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小謨(1938.11~) 男,雷達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電子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2013年度獲獎人

張存浩(1928.02~) 男,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程開甲(1918.08~) 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員。

2014年度獲獎人

於 敏(1926.08~) 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

2015年度獲獎人空缺

2016年度獲獎人

趙忠賢(1941.01~) 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院研究員。

屠呦呦(1930.12~) 女,藥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

2017年的最高科技獎頒給了誰

科技日報北京1月8日電 (記者劉垠) 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厄爾·沃德·普拉默和張首晟等7人。

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兩位“80後”科學家——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侯雲德院士。

是他們讓國人更加自信,向他們致敬!

值得注意的是,憑藉在火炸藥領域的傑出貢獻,83歲的王澤山繼摘得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之後,登上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89歲的侯雲德,則是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奠基人。

記者注意到,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發明、進步三大獎總數基本呈逐年減少趨勢。特別是2015年-2017年,三大獎總數都已控制在300項以下,分別為295項、279項和271項。

“專家推薦已成為重要的推薦渠道,推薦項目的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自然科學獎評審通過項目中,專家推薦19項,佔比54.3%,較2016年翻了一番,而且兩個一等獎項目全部由專家推薦。從技術發明獎通用獎來看,專家推薦和獲獎項目,分別佔到推薦總數和獲獎總數的30.3%和24.5%。

說到2017年國家科技獎勵的特點,獲獎成果既有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項目,也有致力於改善民生的科技創新。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重大新發傳染病防治的“中國方案”,向全球提供了“中國經驗”;水汙染防治、大氣汙染預報及固體廢物處理領域成果顯著,為打造綠水青山提供科技手段……

“2017年評審通過的項目顯示,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再攀高峰。”這位負責人介紹,有光學儀器和航天航空領域的兩項重大成果摘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更有武器彈藥領域科技專家王澤山榮獲國家最高獎。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獲獎項目中,中西部地區呈現新亮點,3個創新團隊中有2個紮根於西部。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也進一步凸顯,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企業參與完成的佔81.6%,為近五年最高。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向創新致敬。中國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