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北京》:第十四章 日子

簡介:領到結婚證的馬莉帶著史蒂夫來到教堂見了丹尼神父,進行預約了結婚的日子。兩人來到馬莉宿舍,看到了娃娃愛麗斯,史蒂夫知道馬莉喜歡孩子,再次提出要個孩子。

第十四章 日子

結婚以後,史蒂夫重新申請了簽證,簽證很快批下來了,有了這份簽證,他可以在中國工作了。馬莉告訴他,學校目前有一個外教名額,只要他通過外國人任教資格考試,他就可以上班。她從網上訂購了一批考試輔導材料。輔導材料全是英文的,史蒂夫學習起來並沒有太多難度。

有關收養孩子的事情,兩個人討論了幾次:以誰的名義收養,收養多大的孩子,孩子今後的生活如何安排,很多事情一時無法敲定。馬莉沒有史蒂夫積極,因為本學期工作忙,她希望婚禮後再考慮。還有一個想法沒有說出來,她希望史蒂夫的工作能先安定下來。軍知道兩個人領證的消息,表示祝福,收養孩子的事情他認為趁早。

馬莉這個學期,兩個碩士研究生、一個博士生畢業,光畢業論文修改就需要很多時間,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啟動後,實驗工作加班加點,剛進實驗室的兩個碩士生,還有5個做本科畢業論文的專題生,每週雷打不動的理論課和實驗課,她常常每天在學校工作十小時以上,晚上回家還要看文獻。

白天,史蒂夫一個人自由活動,他經常不在家,但是很少開馬莉的車,總是喜歡乘坐公共交通,每天做什麼也不大說,問了,回答也很簡短,馬莉不喜歡刨根問底,兩個人話就少了。

馬莉的生活變化還是很明顯的,現在很少吃方便麵了,無論什麼時候回家,冰箱裡總是存放著各種飲品、水果和成品或半成品食物。晚飯多數是西餐,史蒂夫親自下廚。同事都說馬莉氣色好了,精神也不一樣了。

《愛在北京》:第十四章 日子

這天下午,馬莉接到史蒂夫信息,讓她早點回家。馬莉下班時間一到就回家了。

史蒂夫正在廚房忙碌,準備了豐盛的晚餐,音響裡放著音樂,他嘴裡哼哼著小調。

她覺得他今天格外高興,決定開瓶紅酒,取酒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她買給史蒂夫的書,順手翻了翻,感覺沒有太多讀過的痕跡,心中不悅,想一想兩人難得有個浪漫的晚餐,強迫自己不要節外生枝。

點上蠟燭和薰香,屋子裡很快彌散著茉莉花香,杯子裡的紅酒反射著燭光,彷彿是另一個發光體,玫瑰紅色顯得十分誘人。

史蒂夫的廚藝還是那麼好,餐盤被擺成了藝術品,牛排邊上是用心裡美蘿蔔做成的康乃馨,傍邊是一小撮香菜,果醬如綵帶纏繞,結成了蝴蝶結,有一點中國畫的風格。她看著眼前的牛排,想起了幾個月前兩個人合作的那副海邊風景畫,兩幅畫完全是不同的畫派。馬莉不自覺地拿出手機,拍了下來,將兩幅畫同時分享在朋友圈裡。

舉起酒杯,馬莉說了一聲“謝謝”,這聲謝謝包含著著千言萬語。

酒過三巡,史蒂夫開始說話:“我有兩個好消息告訴你。”

她笑著看著他,攤手示意他接著說。

他像變魔術一樣從身後拿出一疊錢,舉在手裡。

看著錢,她抬了抬眉毛,瞪大眼睛,做出吃驚的表情。

他晃著手裡的錢,“這是我在中國掙的第一筆錢。”

“這麼多?!怎麼掙來的?”她故作驚訝,表情誇張。

“本今天去錄MV外景,我為他們提供汽車,兼做司機和道具搬運工,這是他們給我的報酬。”

他放下錢,舉起酒杯,她馬上也舉起來,兩人輕輕地碰了一下。隨著玻璃清脆的碰撞聲,馬莉的表情變得嚴肅。

“本?就是那個加拿大人?”她想起來後海的酒吧。

“ 是的,本要發單曲。歌是他自己寫的,曲子非常棒。我給你表演一下。”他很興奮,從門後拿出一把吉他。

“你新買的?!”她看著嶄新的吉他,明知故問,眉頭微微皺了一下。

《愛在北京》:第十四章 日子

澳洲的家裡至少有三把吉他,床頭上的那把曾經是他的最愛,聽他說那個吉他是他大學時工儉學買的,攢了整整一年的錢。

“是的,本讓我重新燃起了對音樂的熱情,我也想像他一樣拿著吉他,站在長城上,彈奏一曲。”

她看著他有些狂熱的表情,沒有說話,有點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史蒂夫開始演奏,聽完前奏,她就知道了這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歌“達坂城的姑娘”的曲,曲調一半以上是原曲,歌詞被改成了英文。馬莉不懂音樂,但是一首歌是否好聽,她還是能聽出來的。她不想批評本,所以最好的態度就是不評論。

她有些不悅,這不悅是因為史蒂夫和本走得太近了,她覺得這不是好兆頭。

史蒂夫表演完畢,意猶未盡,等待著馬莉的掌聲。

馬莉看著史蒂夫的牛排,用叉子指了指“快吃飯吧”。這句話表面上是對他的關心,實際上給他潑冷水。

史蒂夫好像沒有察覺馬莉的神情變化,走回餐桌坐下。

“本在網上有一個原創網頁,瀏覽量上萬,他的音樂受到很多國家的樂迷的讚賞。”史蒂夫對本的欣賞,已經有點崇拜的味道。

“牛排涼了就硬了。”她再次強調吃飯的重要性。

《愛在北京》:第十四章 日子

這一次,他感受到了她的態度,開始悶頭吃飯,臉上沒有表情。

屋子裡的空氣有些尷尬,只能聽到兩個人的刀叉碰撞磁盤的聲音,這些碰撞出來的金屬聲很刺耳,相比剛才的音樂更不和諧。

她看著他吃完最後一塊牛排。“說說你的第二個好消息。” 她的口氣即沒有興奮,也沒有期待,只是為了打破沉默。

“本有個朋友在北京福利院工作,她說如果我們想領養孩子,她可以幫忙。”史蒂夫的臉上有了表情。

“這是個好消息,那天我們可以去看看。”她沒想到他帶來這樣的消息,有些意外驚喜。

“我約好了這個星期天。”

她說的“那天”是個不定時,沒想到他行動這麼快。“我後天要去上海參加一個會議,週日回不來。”

“那我一個人去吧。”

“你一個人去?!”聲音裡充滿疑問,她睜大眼睛看著他。 “我和本一起去,我們準備給孩子們帶點禮物。”

他什麼都決定好了,只是跟自己打聲招呼而已,她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他原本希望給她驚喜,她的表現讓他失望,她對他更失望。

她終於忍不住:“我希望你多抽出時間準備一下考試。”沒有等他回答,她拿起自己的餐盤去了廚房。

這最後一句只是提醒,她預感到作用不大,她不想和他講道理,她認為她做的已經表達了她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