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的邊界和分寸感,是情商的第一步

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的邊界和分寸感,是情商的第一步

前段時間,一個當書法培訓的老師朋友告訴我,說班上有的孩子都特別沒有眼力勁,有時候看著都替他們著急。

但是等你見了他們父母,基本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因為父母也是沒有分寸感的 ,這個還真不能怪孩子。

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一書中,她從心理學家的角度,奉獻了75條黃金法則來協助父母們,培養自己孩子的情感和社會能力。

整本書講到的優質教育ABC中,其中B表示“界線”(BoundariesConsistency),就是這個教育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分寸感和界限感,而這個的養成,儘量要在小的時候就能接觸到,瞭解到,這樣才能在社會上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那這樣的分寸感在怎樣的環境中才能養成呢?

書中講到,在一個預期和規則既清晰又合理的家庭裡,孩子們最終會感受到家庭帶來的安全感,從而更好的把握邊界。

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的邊界和分寸感,是情商的第一步

教會孩子區分目標和方法

當你正在忙著做飯和端菜時,孩子卻在一旁吵著要喝牛奶。如果是用心的父母,就會通過這件事區分孩子的目標和方法,並告訴他如何操作。

這個案例中,孩子的方法是吵鬧,希望達成的目標是喝上一杯牛奶。

你需要告訴孩子,想喝上牛奶的目標,通過吵鬧這樣的方式來獲取,父母是不認可的。

告訴他,等媽媽把菜端好放到桌上騰出手了,再幫他衝牛奶,但不可以吵鬧。

這只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父母如果遵循將目標和方法區分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定會讓孩子也養成終身受用的處理問題的好習慣。

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的邊界和分寸感,是情商的第一步

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同時,給孩子指明方向

管教孩子目標之一就是讓他們知道不良行為,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比如,關於紅燈過馬路這種危急生命的行為,父母自然再三告知,但有一種情況很多家長卻習以為常。

比如,當孩子不高興時對你大喊大叫,你卻在保持克制的情況下還與孩子溝通,這無意中就是在默認:孩子可以通過大喊大叫的方式進行溝通和對話。

最好的辦法是父母立即停止對話,等雙方都平靜之後再來溝通。因為當父母的回應和行為符合孩子預期時,他就會重複這個行為。

另外,孩子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罰。比如不聽話愣是在客廳裡踢球,把花瓶打碎了,就要承擔一天或幾天不能玩球的懲罰。但是懲罰要有合理性,太大的懲罰孩子做不到,太小又起不到作用,所以懲罰時要斟酌好。

父母要時刻記住: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成長才是。

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的邊界和分寸感,是情商的第一步

讓孩子尊重、關心和友善的對待家長

孝道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現在不少家庭孩子卻是小霸王。他們很多事情都要依著自己,好吃的自己霸佔著,不高興時會打父母,對父母出言不遜,或者朝父母發火等等。如果從小習慣了這樣的模式,長大後也難以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而造成這一切的是父母自己。是父母無意識間,日復一日對孩子的縱容造成的。

如果身在局中看不清楚,那就跳出這個框框:假設孩子一生氣就發火的溝通方式,就是日後與他人溝通的模式,你是否可以接受?

如果不可以,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立即停止與孩子溝通,等平靜後,實事求是指出孩子的錯誤在哪裡,為什麼是錯的,以及如何改正。

用充滿愛的言語和行為,告訴孩子,他這樣對待爸爸媽媽的方式,讓爸爸媽媽不舒服,甚至感到難過。要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友善的對待父母和他人是一種美德。

其實,所謂的高情商,就是懂得分寸和界限,體會他人的感受。當我們給到孩子方法和方向,給到他們愛和尊重,有足夠安全感的他們,自然慢慢就懂得了如何拿捏這些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