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職場中,想做什麼職位就去爭取,不用等別人安排!

1.有人問小五,小五你不用工作嗎?

我說,讀書就是我的工作呀。

我就像一個圖書管理員+助教,你要找什麼書,讀的時候卡住了,都可以找我。

好喜歡你的工作,他們說。

我只不過找到了自己的熱情和使命而已。

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這份事情還能讓自己過得很體面。

2.那我可以找到我的熱情嗎?

為什麼不可以呢?

你一定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對吧?

喜歡的事情?

對,喜歡的事情。比如你喜歡畫畫,你喜歡唱歌,你喜歡寫作,你喜歡看電影··· ···你一定有你喜歡的事情。

喜歡的事情可以當飯吃麼?可以養活自己嗎?

當然可以了!只要你給自己一個職位就好了。

給自己一個職位?誰來給?我去找類似的工作嗎?

不是,是自己給自己職位。

福州職場中,想做什麼職位就去爭取,不用等別人安排!

3.做某閱讀課的時候,去掉了知識管理達人的標籤,給自己定了一個職位:教育遊戲化設計師。

因為發現沒有樂趣,學習就不會發生;

或者說,大家都一提到學習就很苦悶,包括之前的我,,於是我想改變這個狀況。

對,要改變大家學習的體驗,我要做設計師。

可是,整個世界都沒有這個職位吧?

對,所以自己給自己這個職位啊。

我在自我介紹裡的第一個標籤,就是“教育遊戲化設計師”,然後才是:行動派在線教育產品官,洋蔥閱讀法創始人,暢銷書作者。

有了這個“職位”,我就要以專業人士來要求自己了。

所以這時候,原來只是感興趣的狀態,就要開始深度學習了,不然別人要是向你請教,你解決不了別人的問題該多丟臉呀。

於是,我在遊戲化這個主題領域,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從大腦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認知設計到遊戲化設計,再到行為改變設計··· ···

我一邊學習這些最前沿的科學成果,一邊把他們全部嘗試在我的洋蔥閱讀課裡進行應用。

4.後來呢?

福州職場中,想做什麼職位就去爭取,不用等別人安排!

後來因為不斷的分享學習體驗這方面的心得,觀察和自己的成果,就慢慢讓很多人知道這方面很厲害了。很多朋友都會來找我,讓我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課程,訓練營;

我也有幸在2018年年底去參與了混沌大學的創新領教訓練營,更全中國最厲害的一群老師一起學習。

這就是自己給自己職位的好處,它會讓你自己給自己貼上一個專業化的標籤,然後推著你往專業化的路上走。

今年我的標籤是:學習體驗設計師。

為什麼不再是遊戲化了?

因為遊戲化知識學習體驗的一個環節啊。

你看,我今天的野心是比遊戲化設計更進一步,涉及更大的範圍呢。

5.喜歡的事情就去做吧,不用等別人給你職位。

我們經常聽到的斜槓青年,個人品牌都是這個心態。

因為喜歡,就去嘗試。

職業規劃中有一個興趣金字塔的理論:

· 感官興趣

· 知識興趣

· 職業興趣

很多人的興趣都是感官興趣,比如喜歡看韓劇,可能僅僅是喜歡躺著刷劇而已,如果讓他去分享一下這裡面的門道,他會說哎呀這好難呀。

最近看《流浪地球》,你就會發現,絕大多數人發朋友圈就是在說,哎呀,真好!

但是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裡呢?

這部電影的故事結構是什麼?

裡面的人物設定有什麼技巧?

一部電影是由一個專業的團隊合作創作出來的,這意味著不同專業的人都能從裡面解讀出專業的知識來。

我們不具備這樣的知識,所以我們只有感官興趣而已,只會說真好。

6.

福州職場中,想做什麼職位就去爭取,不用等別人安排!

昨天有一位58同城招聘部門的朋友在後臺給我留言,闡述了自己的近況如何如何,問我如何才能在下班後賺到錢。

我想了半天,不知道怎麼回答。

因為賺錢的本質,是你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後的價值溢出回報。

別老想著掙錢,你要想想,我到底能做什麼。

而我想給的建議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先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把它從感官興趣提升到知識興趣,做知識付費;

如果繼續精進,提升到職業興趣,就會變成使命和願景。

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一開始沒有錢都會去做;

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就算後來錢賺的少了,也還是會去做。

喜歡的事情就去做吧,不用等別人給你職位。

想寫一本書,那就給自己一個寫作者的職位,不管出不出版,都去把那本書寫出來;

我最近一直想不明白,戀愛為什麼那麼複雜,於是我給自己一個職位,硬核戀愛心理師,咳咳,我要去研究一下戀愛心理學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