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清政府送往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後來怎麼樣了?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公派留學生,是1872年,由容閎倡議,清政府派出的120名留美學童。

容閎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學美國的學生。1868年,耶魯大學學成歸來的他,上書曾國藩和李鴻章,要求清政府組織學童赴美留學。

容閎深知,當初的大清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所以想讓中國學童,赴美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拯救搖搖欲墜的中國社會。

在務實派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大力支持下,120名幼童,平均年齡十二歲,坐上清政府的船,開啟了漫長的美國之路。

他們中大多數孩子,出身於窮苦家庭,到達大洋彼岸後,被分別寄宿在50多家美國家庭。他們被安排進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名校學習。


還原歷史:清政府送往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後來怎麼樣了?


這些承載著中華民族希望的學童,穿著長袍,留著長辮,讀著四書五經,開始了與美國文化的劇烈衝撞。

他們本來應該學習15年,然後被安排回國報效祖國。結果去了美國八九年,在孔儒之道和自由民主的衝撞下,很多學童剪掉辮子,穿起洋裝,開始從思想上西方化。

清政府送這些學童出國留學的目的,是去學習西方科技,然後為清政府效力。經歷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雙重打擊的清政府,深知西方科學技術的厲害。

當初清朝提出”中體西用”,開啟了20多年的洋務運動。在這個大背景下,這些學童才得到留學美國的機會。然而,眼看著這批學童思想轉變,不再信奉”中體”。所以在第9年時,清政府強制召回這批留學生。


還原歷史:清政府送往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後來怎麼樣了?


當時,只有詹天佑和歐陽庚是完成學業的,其他未完成學業的,有逃跑的,也有執意不歸的,他們當中的94人於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國。

回國後被押送看守所,過著犯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沒多久,清政府就發現這些留學生是有真學問,於是開始派遣他們擔任各種各樣的職務。

這批曾經在美國名校學習的留學生,成年後成為中國礦業,鐵路,電報行業的先驅。他們中有的成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的校長;有的成了著名的外交官,還有一位成為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

雖然歸國的不足百人,但卻在當初的社會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之中很多名字,至今被中外銘記。

他們作為中美之間的第一批紐帶,給清政府帶來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也為美國帶去了中華文明,讓世界第一次瞭解到中國人真正的實力。

然而遺憾的是,他們的努力沒有能夠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一聲槍響後,統治了華夏大地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帝國走向滅亡。


還原歷史:清政府送往美國留學的120名幼童,後來怎麼樣了?


雖然清政府一直積極學習西方技術,但是依然以失敗告終。晚清文人鄭觀應在其《盛世危言》中總結到:學習,要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司法等齊頭並進,僅學皮毛而棄精髓,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鄭觀應思想的影響下,出現了以康有為為首的戊戌六君子的壯舉。他們雖然為國犧牲了,卻開啟了中國人民走出閉關鎖國,走向無產階級革命的新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