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20):諜影重重的謀反大案(6)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20)

楊文幹事件,表面簡單、底下複雜;時間不長,影響深遠。

史書對這個事件的記載,還有更多細節,都是李淵怎麼怎麼生氣、李世民怎麼怎麼大度、李建成他們怎麼怎麼使壞,但寫得多了,連司馬光都看不下去,一句‘今不取’給它們否定掉了。同樣,這裡就不拿出來浪費大家時間。

這個事件,等於是太子團隊和秦王團隊的一次交鋒。從過程看,雙方差距明顯,秦王團隊在實力上碾壓太子團隊;從結果看,雙方各打五十大板,似乎打個平手,但實際上,李世民一方完敗。

整個事件中,李世民被保護得很好,基本保持了局外人和一貫的‘救火隊長’角色。反觀太子黨,一開始,集團首腦就被推上被告席位,很快,又鬧出個楊文幹起兵,形勢幾乎不可收拾。

整個事件中,秦王黨顯示出強大的佈局、控局能力。李世民在戰場上一貫重視的諜報工作,在政治暗戰中,繼續保持了一流水準。宮廷內外,諜影重重、環環相扣。有爾朱煥、橋公山這樣的疑似臥底,有宇文穎這樣立場不明的說客,還有封德彝這樣實打實的三面間諜。不誇張地說,這次事變,完全可以歸入人類陰謀史上的一流之作。

面對李世民嘔心瀝血搞出的這麼一個精品,李淵無可奈何。他大概沒能拿到什麼明確的證據,後來李元吉勸他除掉李世民,他還說:“人家有功勞,又沒有明顯罪狀,這麼搞沒有藉口嘛!”如果抓到是楊文幹事件的背後主謀,處理李世民不要說一條,十條罪狀都有了。而目前,他只能採取和稀泥的辦法。

沒有辦法,不代表沒有想法。經過這個事件,李世民最大的損失,是從此失去李淵的信任。

李淵這個人,親情思想是比較重的。有點象康熙皇帝吧,太子謀劃對他不利,康熙又怒又怕,最後還是沒捨得下殺手。李建成性格也比較厚道,李元吉一直鼓動他早下手、做掉李世民,他都沒同意。現在楊文幹事件一出來,對李淵和太子都是個震動,他們真正看清李世民的面孔——老二並不甘心當老二,他的目標,始終就是太極殿那個位置。

如果說以前兩黨爭奪的焦點,放在爭取李淵的支持。那麼從今往後,李世民再也不能有這種指望了。他能依靠的,只有他自己。從這個角度,‘楊文幹事件’直接導向了‘玄武門之變’;或者說,‘玄武門之變’是‘楊文幹事件’的必然結果。

七月五日,楊文幹之亂平息,二十六日,李淵返回京城。

本來去山裡避個暑散散心的,沒想到整出個中央大案。回城路上,李淵心情估計好不了,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失落。但誰叫他當領導呢?領導就是解決麻煩的,最大的領導,要解決最大的麻煩。這不,還沒回城,新的麻煩又來了。

暑假結束,意味著夏天快過完了。北方的突厥他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打劫。

前面不是派鄭元璹去講和了嗎,怎麼又來了呢?

一來,講和是破財消災,錢花完了、人又來了。而且,當初說好了給媳婦的,也一直沒兌現啊。二來,這幫人祖祖輩輩的習慣,到了時間就要搶一把。在他們眼裡,中原人就是莊稼,秋天就是收莊稼的季節。地裡小麥熟了,你難道放著不割?

突厥這次入侵,規模比前年那次也不小。又是頡利可汗親自帶隊,‘舉國入寇,連營南下。’打到哪兒了呢?東線還好點,打到山西太原;西線可不得了,一直打到豳州(bīn,陝西彬縣),距長安只有百十公里了,‘

京師戒嚴。

輕鬆讀史之大唐(120):諜影重重的謀反大案(6)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情況緊急,李淵沒辦法了,又叫李世民帶著李元吉去前線救援。為什麼不叫李建成去呢?因為此前有一次關於突厥的大討論。李世民和太子分屬戰、和兩派。李世民拍胸脯說突厥什麼了不起,給我幾年時間,保管把頡利可汗五花大綁、抓回京城。李建成說老二你別吹牛皮了,以前有人比你更能吹的,還不是吹爆了?

世民諫曰:“願假數年之期,請系頡利之頸,致之闕下。不出十年,必定漠北。”建成曰:“昔樊噲欲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秦王此言得無似之?”

現在突厥來了,老二既然胸脯拍得那麼響,剛好叫他去試試。

李世民肯定想:試試就試試。只要讓帶兵,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得去。他這一出門,倒是沒碰上刀山火海,迎接他的,是一場連綿陰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