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一句“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為何知道美卻為惡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老子在寫完《道德經》第一章之後,為什麼緊接著講『美與惡,善與不善』,因為美與善是世俗之人極力追求的人生目標。老子開篇藉助『美與惡,善與不善』來揭露事物的相對性,也可以稱為『陰陽』論。陰陽,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含有對立統一的概念。宇宙本身就是陰陽屬性對立統一的結果。

《道德經》中一句“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為何知道美卻為惡

如老子四十章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至善至美是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為人的典範。老子沒有讚揚也沒有反對,闡述『美與惡,善與不善』是對立統一而並不是單獨存在,老子告誡世人不要為『美與惡,善與不善』而起『分辨心』。就像他在四十九章講,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這是『合二為一』不起『分辨心』的大善、大慈悲!這也是修行者達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中醫所認為的『天人合一,形與神俱』的上乘境界。接下來第二段是支持『美與惡,善與不善』『分辨心』的理論內容。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傾也,聲、音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恆也。

這六句話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原理,也是如何人體修煉獲取宇宙能量的總原則。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切事物也都具有相互對立的統一性。就像中醫所講,陰陽的『對立』、『互根』、『消長』、『轉化』的基本理論內容。

《道德經》中一句“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為何知道美卻為惡

有、無之相生也,清•李西月詠詩:我家丹法出瀛洲,提個虛無便起頭。不怕全然無影響,要從無裡問根由。難、易之相成也,宋,陳泥丸詩云:分明只在片言間,老少殊途有易難。先是刀圭言下悟,漸收九轉大還丹。長、短之相形也,宋《悟真篇》詩云:奼女遊從自有方,前行須短後須長。歸來卻入黃婆舍,嫁個金翁作老郎。高、下之相傾也,宋《悟真篇》詩云: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愚迷枉擺拋,甘露降需天地合,黃牙生出坎離交。音之相和也,唐•呂洞賓《百字碑》雲: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先、後之相隨也,宋•紫陽真人《悟真篇》雲:先把乾坤為鼎器,次將烏兔藥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 恆也。永恆不變的道理。

《道德經》中一句“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為何知道美卻為惡

經雲,人體凡人靜坐之初,務要將萬緣放下,惟使垂簾塞兌,反觀內照,虛無丹田,凝神調息。如此久之,神氣併成一團,頃刻間自入於杳冥恍惚之地,此即為『無』也。及無之至極,忽然一覺而動,此為『有』也。我於此規中起,守中之規也。混混融融,兀兀騰騰,神依氣立,氣依神行,無知有知,有覺無覺,此即玄牝之門立矣。凝為像外,一呼一吸,一往一來,務令神神歸玄竅,息息任天然。《內經.素問•六微旨大論》雲:『升已而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化作矣。此乃天地人物之根蒂,仙道聖賢之本元.乃吾道家之秘密天機,不容輕洩者也。修士行持:與其求之無極,不可琢摩,何若求之陰陽,而更存實據

《道德經》中一句“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為何知道美卻為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