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一句“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为何知道美却为恶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在写完《道德经》第一章之后,为什么紧接着讲『美与恶,善与不善』,因为美与善是世俗之人极力追求的人生目标。老子开篇借助『美与恶,善与不善』来揭露事物的相对性,也可以称为『阴阳』论。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宇宙本身就是阴阳属性对立统一的结果。

《道德经》中一句“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为何知道美却为恶

如老子四十章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至善至美是做人的行为准则,是为人的典范。老子没有赞扬也没有反对,阐述『美与恶,善与不善』是对立统一而并不是单独存在,老子告诫世人不要为『美与恶,善与不善』而起『分辨心』。就像他在四十九章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这是『合二为一』不起『分辨心』的大善、大慈悲!这也是修行者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中医所认为的『天人合一,形与神俱』的上乘境界。接下来第二段是支持『美与恶,善与不善』『分辨心』的理论内容。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声、音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

这六句话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原理,也是如何人体修炼获取宇宙能量的总原则。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切事物也都具有相互对立的统一性。就像中医所讲,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基本理论内容。

《道德经》中一句“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为何知道美却为恶

有、无之相生也,清•李西月咏诗:我家丹法出瀛洲,提个虚无便起头。不怕全然无影响,要从无里问根由。难、易之相成也,宋,陈泥丸诗云:分明只在片言间,老少殊途有易难。先是刀圭言下悟,渐收九转大还丹。长、短之相形也,宋《悟真篇》诗云:姹女游从自有方,前行须短后须长。归来却入黄婆舍,嫁个金翁作老郎。高、下之相倾也,宋《悟真篇》诗云: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甘露降需天地合,黄牙生出坎离交。音之相和也,唐•吕洞宾《百字碑》云: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先、后之相随也,宋•紫阳真人《悟真篇》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恒也。永恒不变的道理。

《道德经》中一句“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为何知道美却为恶

经云,人体凡人静坐之初,务要将万缘放下,惟使垂帘塞兑,反观内照,虚无丹田,凝神调息。如此久之,神气并成一团,顷刻间自入于杳冥恍惚之地,此即为『无』也。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为『有』也。我于此规中起,守中之规也。混混融融,兀兀腾腾,神依气立,气依神行,无知有知,有觉无觉,此即玄牝之门立矣。凝为像外,一呼一吸,一往一来,务令神神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此乃天地人物之根蒂,仙道圣贤之本元.乃吾道家之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也。修士行持:与其求之无极,不可琢摩,何若求之阴阳,而更存实据

《道德经》中一句“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为何知道美却为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