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你一直懷戀的“媽媽牌”食物有哪些!

中國人對饅頭或者饃絕對不陌生,尤其是在我們陝西,肉夾饃、辣子夾饃、涼皮夾饃、裡脊肉夾饃、羊肉泡饃等是大街小巷的中華名小吃。但是,饃與饃之間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同樣是肉夾饃,老潼關的饃和白吉饃就不一樣,老潼關的饃上面有花紋,烤得脆脆香香的;白吉饃又顯得鬆軟些,這與發麵的饃的做法很大關係。而手工饃和食品店裡賣的饃又不一樣,這主要是用的麵粉及蒸饅頭手法不一樣導致。

蒸饅頭的面一定是用溫水、酵頭等發起來的,只有這樣的饃吃起來才有生命力。在我們老家,過年前蒸饅頭蒸包子蒸花捲那是一籠一籠,一層一層的蒸啊!因為要一次性要蒸夠到元宵節的饃才算數呢。那時候我們一般都是臘月二十一二放寒假,回去之後跟著家裡大掃除,和姐姐剁餡兒包包子,學媽媽貓著腰前前後後在偌大的案板上來回揉麵,圓的揉成長條,長條再裹成麵糰,左揉右揉,把一團疙疙瘩瘩的麵糰揉得光光滑滑,軟硬適中,那種成就感也是滿滿的。饅頭搓好我們還要放在太陽底下稍微曬一會兒,再上鍋蒸,出鍋後,蓬鬆、雍容的大饅頭那股飽滿、充沛的鮮香,帶著陽光甜絲絲的味兒竄出來,我總會深深地吸一口氣,太香咧!

這些年你一直懷戀的“媽媽牌”食物有哪些!

燙麵油餅也是老家端午必吃的就是燙麵油餅就荷包蛋湯。我想應該是因為祖輩太窮,一年到頭難得吃到油腥,所以每到端午,也就是新菜籽、麥子即將下來,人們看見了希望,才敢敞開肚子奢侈一下,燙麵下鍋炸油餅。後來我也嘗試著做過一次,開水燙乾麵粉,攪拌,然後往一塊兒揉搓,熱氣騰騰的燙麵真實燙手啊!那時候總想著我媽的手怎麼那麼經得住燙呢,為了孩子母親們估計都忘記了自己的手……

這些年你一直懷戀的“媽媽牌”食物有哪些!

再有就是媽媽牌的豆芽拌粉條是我童年關於過年最懷念的一道菜嗎?我們家是大年初二待客(注:農村人家初幾待客都是幾十年固定不改變,真是難得),我爸那邊的親戚,姑姑回孃家,外甥看舅舅啦。所以每年大年初一我們家小孩子在過年,大人已經忙著準備第二條的飯菜了。春節飯菜比較油膩,大魚大肉啥的葷油太重了,我和我姐本來就不愛吃肉,不像我弟,冷臊子冷饃照樣香的不行不行滴!就是用我們老家的那種黃豆芽、粗紅薯粉條,真可謂簡單的食材不需要複雜地烹飪, 兩樣都在開水裡焯一下,粉條得稍微煮一會,出來後用涼水激一下開始拌,蔥薑蒜末花椒啥的煉油潑……長大後我也做過好幾次,但總是沒有媽媽做的那個味兒,也許是因為端著盆盆坐在家門口的大石頭曬了太陽的緣故,所以才那麼香吧……

關於過年的食物記憶,你還有哪些,可以一起分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