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在四肢裡,胳膊和腿是同等地位,但裁剪的時候,並不把褲腿單獨列出來研究。這不是說褲腿不重要,而是由活動特性決定的。腿大多數時候都是直著的,很少有人把腿前翹高或後踢高,除非做運動。坐下的時候腿與臀的確是呈彎角,褲子會起大量的皺褶,但人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上身,誰看你坐著的時候腿上是否有褶呢?所以褲子的裁剪並不把褲腿獨立,從上到下一片過,皺也好、繃緊也好,不管你。 

袖子不同。人的活動多半靠手完成,胳膊從來不老老實實的放著,一會兒前抬、一會兒側伸、有時候撓撓背、偶爾還舉到天花板上。立正的時候,手臂放沒放好,一眼可以看出來,有點髒的、皺的、斜的通通顯露無遺。所以,在裁剪中,袖子就很重要——如果連袖子都不重要了,那簡直沒什麼重要的了。

別看現在我們穿的衣服,袖子都正兒八經的裁啊、縫啊,搞得神乎其神的,其實當初袖子的地位與褲腿是一樣的。最明顯的例子是漢服,標準的十字架,裁起來特簡單,會拿剪刀就會裁。所以古代的小姐太太們都自己做衣服,地位很高的夫人才請別人做。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但這種袖子有很明顯的毛病:把胳膊平伸成十字架時才好看,一放下來就滿臉皺紋。問題是人究竟有幾個時候冒充十字架呢?就算幹活胳膊也多半是耷拉著的。多皺,在東方服裝體系中根本不算回事,從古到今一直皺著,比如和服與韓服。中國的旗袍馬褂之所以比較例外,與西方接軌很緊密,那是因為中國歷史的恥辱,漢服完全斷代了,只好從西方尋找信心。雖然如此,武術服依然有著漢服的傳統,到處是皺,穿上去打一套太極拳,嘖嘖!神仙下凡~

但不管我們認為漢服、和服有多美,當今世界以西方服裝為主流,他們認為多皺不好看,那就是不好看。所以本來天經地儀延續了幾千年的多皺就成了毛病,就要改良。

改良是要經過步驟的,這個過程很難考證,我姑且從結構上推測,至於歷史真實如何,有待史學家考證。

估計漢服的水平連身袖產生太多皺褶,第一步改成了斜角連身袖。這種斜角比較符合胳膊的常態,抬手也方便,立正時皺紋也不太多,尤其是裁剪容易,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但理不理想我說了不算,得隨大流。自從西方有了“省”的概念以後,衣服做得一天比一天貼體,胸是胸腰是腰,一絲多餘的布料都沒有。如果單單袖子那裡容一大堆多布,那怎麼忍受得了?所以大概改良的第二步是把袖子與衣身分開,把所有多餘的布都切掉,再重新縫上去,甚至把手臂自然的彎度都做出來——這下好了,與衣身一樣完全貼體了,全身協調。

這一改不打緊,雖然只是袖子與大身分家一個步驟,但從立體與平面的關係來看,想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中間的學問就呈幾何級增加。

1、既然是分了再裝上去,就要裝得嚴絲合縫,長度、弧度、拼合位的角度、布料的延展度等都要考慮。要減少皺褶,就要對人體的形狀特點、立體結構的表達方式、布料的縫紉特性很清楚。胳膊是常活動的,要保證活動不受阻,就要研究胳膊活動的範圍、布料的拉伸度等。總而言之一句話:要保證裝得上去,並且儘量好看點、穿著舒服點。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這短短的一句話,可以讓裁剪的水平要麼達到天高,要麼爛到地底。如果一個打版師立志窮其一生去研究袖子的打版,一定有很多很多內容可以研究,絕不會研究完了沒事幹。不過呢,作為日常應用,我們就不需要花精力去研究了,只需要把別人研究的結果看明白、把簡單的拿來用就行了。

明白了這些道理,才有必要接下來學怎麼裁袖子--很多師傅教出的徒弟不成氣候,不是師傅工夫不好或徒弟學得不努力,而是教的方法不當。雖然裁剪只是技術性的東東,但來龍去脈的講究相當大,不把目標、特點講明白,從頭到尾只講怎麼畫圖、怎麼打版,講來講去徒弟也不知道什麼樣是好的圖、什麼樣子是達到了目標,這種教法叫做只有珠子沒有線,散的,似乎學了不少,實際上問哪兒都模模糊糊、似對非對。

現在我們的目標很明確,三點:袖子與大身要配合好、減少胳膊垂下時的皺褶、手臂要有活動餘地。所有的袖子打版、研究、評價都是圍繞這三點來展開。其中第二、第三點是矛盾的,西裝的袖子一絲皺紋都沒有,但穿過西裝的人都知道,抬手相當困難,幹粗活就別想了,所以穿西裝的人都很紳士,有事情都愛到法庭辯論。漢服的袖子皺褶最多,但也是最方便活動的,中國人比較喜歡打架可能與這有關。以當今流行的觀點來看,少皺就是好看,多皺就是不好看。那麼把穿著方不方便活動也概括為好穿與不好穿的話,這對矛盾關係就是版師們天天掛在口頭的“好看不好穿、好穿不好看”。

那麼,我講袖子的裁剪,基本線條、具體袖型、數據算法等會講得很少,因為這些大家都會了。我只重點分析袖子與大身的配合關係、袖子少皺與活動性的平衡處理--能看懂裁剪圖的時候,再一個一個學畫具體款式就是浪費時間了。

一、袖子的基本部位

袖子的打版只需把握住三個位置:袖窿、袖山、袖身。

袖窿在大身上,是袖子裁剪的依據,從形狀上看就是一個洞,普通話也叫袖圈,英語叫armhole,都是洞的意思。廣東話裡洞的發音是窿(窟窿),如果說“這兒有一個洞”,廣東話說的是“立豆有個窿”。因為廣東和香港的影響力,久而久之,袖窿就叫開了。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袖山是袖片上帶弧線的部分,蠻象山的。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袖身是除袖山後餘下的部分。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二、為什麼袖山彎成這個形狀?

因為袖窿就是這個形狀。平時看到的袖窿弧線都是依附於前後片上,窿沒有獨立展現,形狀被前後片吃掉了,我們一般就注意不到。把袖窿的裁片展開成一個平面的話,就是這個樣子,這正是我們需要的袖山的形狀。

袖窿本來是個圈圈,袖山當然也要順著一樣才能裝上去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把立體的圈圈展開成為平面的形狀,即把下面的內弧鏡向展開,成這樣了,可不就是我們常見到的袖山拐來拐去的樣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根據不同的衣服,調整一下弧線,更好看一些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加個袖底線,就更清楚了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休閒的衣服袖山比較緩,曲線可以稍微馬虎點,但基本樣子還是那樣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三、袖山與袖肥的矛盾平衡

在袖山弧線恆定的情況下,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山越低、袖肥越大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袖山高最小為0,就是水平連身袖的效果。普通男襯衣袖山高8~12,穿著比較舒服。

普通女襯衫袖山高12~15,穿著舒服並且有型。

日常外套、西裝袖山高16~20,相當有型,但也很不舒服。再高的話,胳膊抬起困難。

有一種袖子,袖山高比0還小,為負,不用說胳膊放下來的時候皺褶就是海量了,但這種衣服就是穿著手常抬上去的,比較滑雪服、體操舉重服等。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袖肥參考:7

窄袖:手臂圍+4~6

旗袍:手臂圍+6~8

襯衣:手臂圍+8~10

女西裝:手臂圍+10~12

男西裝:手臂圍+14~16

女大衣:手臂圍+14以上

男大衣:手臂圍+16以上

這些數據都不是絕對的,要參考胸圍的比例。曾有個筒子根據想象說肥人的衣服會不會大身特大而袖子特細,那是不可能的,因為胸圍大了,袖窿也跟著大,袖肥當然配套的變大了。蝙蝠袖比較特殊,不管胸圍如何,袖肥都儘量的大。

四、袖身不難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袖身的打版比較隨意。不講究的,用直筒就行,講究點的,可以使形狀好看點。

1、直筒形的

2、順著手臂自然彎度作點調整的:肘省、破兩片、底與面長度區別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3、縫合因素的調整:彎線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先量好袖窿長度,按衣服的風格確定袖山高,確定袖山輔助線、袖長線、袖肥線,畫好袖山弧線,袖身線、袖口線。如果想讓袖子貼全手臂的自然彎度,就在畫袖中線的時候偏一個角度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兩片袖實際上是把調整後的一片袖完全切開,重新縫合。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有省的一片袖完全切開就成了兩片袖,只是切開的位置並非袖中,而是省那裡。

常規的兩片袖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把小袖片從中分開,搬回到原來的位置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五、袖片的檢查與對位

裁好了的袖子合不合格,需要檢查這幾個地方:

1、袖山弧線能否與袖窿弧線配合

2、袖肥大小能否與胸圍成比例

3、袖山高能否保證手臂活動量

4、袖長與袖口尺寸是否夠量

5、各連接部位是否過渡合理

裝袖常常講到上袖點,指的是袖山弧線與袖窿弧線的對應,方法因人而異

1、袖山高點對小肩線(或偏1cm).

2、袖底往上6~10對大身側縫往上6~10

3、兩片袖對袖山高點和袖底點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