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小時候那些熟悉的年味都去哪兒了?真如大家所說今日子甜如蜜,天天如過年。不像過去飽一頓,餓一頓,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對年的昐望,渴望與希望全在心裡,那時候好像老百姓追求的幸福就是過個年,好的東西只在過年的時候拿出來,而且一到過年,那個氣氛就來了,空氣裡到處是濃濃的年味。讓人如何不懷念?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有些制度改變了年味

現在國家春節放七天假,人回家過年如關,過年也就是大年三十,過完初一什麼感覺就沒了,是不是?以前,村裡不去打工,天天聚一起顯得熱鬧,現在出去打工時間長了,人與人之間感情慢慢淡了,以前春節初一時族裡晚輩聚一起到各長輩家磕頭拜年,現在專家也反對了,說這是舊傳統如此等等,想想如果沒有這些傳統,過年還有什麼意思?!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還有就是節日放鞭炮是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現在專家借汙染來禁放鞭炮,難道霧霾都是放鞭炮造成的嗎,專家現在大多把環境汙染的原因都推在農村身上,禁燒秸稈,禁土灶,禁養殖,現在又禁放鞭炮,如果都禁了,沒有了雞犬之聲相聞的田園生活,爆竹之聲一歲除的歡樂,就更沒年味了。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有些變化沖淡了年味

年味仍然有,只是沒有過去過年時那種很強烈的感覺。為啥?過去生活水平相應較低,一年中很難飽,平時很難吃上一餐葷,雞鴨魚平時更是很難看到。過年時再窮也得準備些好吃的,緊衣縮食準備的好吃的,在大年喜慶裡好好吃幾天。現在不一樣,平時葷素充分滿足,想吃啥都可以買的到,不是一定要等到過年才吃,自然對年的期盼就沒過去那麼強烈。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同樣過去勞動很辛苦,整天都在幹不完的活,難得輕輕鬆鬆玩兩天,而過年卻可以滿足,好吃好喝好玩,自然成了人們過年的嚮往,過年時大家又彼此聚在一起,相互問候致意,顯得不同於平時,年味就這樣出來了。現在的人們一年對頭在外地的時間長,過年時候都不一定能回來,走到一起也沒什麼話說,那年過的什麼,有家不一定能代表過年,過年是一個村,一個地方的事,一句話:年是濃濃的人情味聚出來的!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有些思維牽制了年味

為什麼這麼說,電視裡經常放,什麼人沒時間回家了,回家又是有多困難了,現實也是這種情況,到家以後什麼時候要回去了,什麼打電話催著上班了,什麼公司又有什麼事提前回了,什麼初幾路上有雨雪要早點回了,那大家回家幹什麼,難道就是過年看一眼馬上就回去嘛,可是事實真是如此。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年前工作忙到快到年二十幾了再回去,訂車票,坐車,回家,一路風塵,匆匆忙忙,到家以是累壞了,一過了年,馬上想著怎麼回去,如此等等,身心疲憊,你說這年過的還有意思嗎,累就累死了,所以很多人選擇了不回去,這就是現實,就是變化,這樣的生活還有年味嘛?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有些世俗擾亂了年味

過年作為傳統,作為習俗,以前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蕩然無存,現在的人都怕過年,把過年說成“過關”,什麼意思?還不是一到過年人情禮事,全都集中在一起,結婚開業都集中到一志了,因為過年花錢的地方太多,不出錢過不了關,出錢一年辛苦錢沒有了,過年鬧的人頭暈腦脹的,那還會感覺的甜蜜的年味了。

現在過年送禮太嚇人了,送少了又怕被別人笑話,送多了又沒有錢,只好打腫臉充胖子了,小孩的押歲錢也高的要命,過年小孩壓歲錢幾千甚至上萬塊,過年親戚朋友領導同事請客送禮要上萬,一年賺下的辛苦錢過了年最後一分錢也沒有了,你說年味從哪裡來?真是有苦沒地方說。

過年回家為什麼沒有小時候的年味了?難道原因是這!

所以啊,年味沒了既是主觀也是客觀,沒辦法,只求我們平時自己找樂,畢竟春節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我們心中很重視,不管如何,總是一年的收穫與總結,總是一種念想,總是一種思念!

關於過年的年味,你有什麼要說的,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