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引爆點》,三個法則很重要

從“那不勒斯四部曲”到《引爆點》,感覺就像假期結束又開始上學了。

為什麼選擇這本書呢?因為小爺在很多書單裡都看到這本書,書名也是非常attractive,所以有點好奇書裡都講了些什麼。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引爆點》這本書有四個版本,內容一模一樣,想買書的朋友們不要被忽悠了。

打造《引爆點》,三個法則很重要

小爺手裡的是2014版,讀完發現,這本書絮絮叨叨,只講了三條規則:

1. 個別人物法則

2. 附著力因素法則

3. 環境威力法則

書內大篇幅是案例講述,不免有些拖沓。小爺真誠地講,這本書不建議細讀,看看書評就行了。​

1. 個別人物法則(Law of the Few)

該法則認為,社會流行潮流的發起需要找到關鍵人物,信息傳播者的性格特點很重要。關鍵人物可以分為聯繫員、內行和推銷員。

① 聯繫員:結識的人非常多

當我們想要傳播一種產品或信息,要找到具有“聯繫員”特質的人。當一種觀念或產品離聯繫員越近,它得到推廣的可能性就越大。

想要成為“聯繫員”,需要把握並善於利用“微弱關係”,即一種隨意的社交關係。

② 內行:掌握不為人知的信息

這類人可以說是專業人士,他們掌握了很多內情,比如蘋果系列產品的價格,周圍所有餐廳的性價比……他們出於助人為樂的原因把信息傳播出去,更能夠有效引起別人的注意。

③ 推銷員:善於說服他人

優秀的推銷員總能對客戶的消極看法予以充分、高質量的答覆。這和銷售員一樣,你說“太貴了”,他會巴拉巴拉給你解釋一通。

很多無意的、非文字性暗示會影響當事人的決策。比如在一項實驗中,經常點頭的一組被試對於“你覺得xxx好不好”的肯定回答會明顯多於經常搖頭的一組被試。

總結起來,在社會流行潮中——

內行是數據庫,為大家提供信息;

聯繫員是社會黏合劑,向外傳播信息;

推銷員說服別人相信某一種信息或觀念。

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天說的關鍵意見領袖(KOL)。

打造《引爆點》,三個法則很重要

2. 附著力因素法則(Stickiness Factor)

該法則認為,想要發起一波浪潮,傳播的信息必須令人難以忘懷,簡單講就是產品要好。

影響信息附著力的主要有:內容、結構和形式。在適當的情況下,總存在一種簡單的信息包裝方法,使信息變得令人無法抗拒。

增強附著力的方式:加強語氣、放大聲音;重複內容;內容簡單易傳播(如廣告語)。

耶魯大學注射破傷風針的實驗:

在宣傳單中增加校園地圖及注射時間安排後,採取行動的學生比例從3%提高到了28%。(學生們不是不知道校醫院的地址,只是需要把注射破傷風針這件事合理安排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之前關於破傷風危害的宣傳所起的作用其實無關緊要。)

3. 環境威力法則(Power of Context)

該法則認為,流行潮流與其發生的條件、時間、地點等情況密切相關。

事實上,外部環境會影響我們的內心狀態,儘管我們對此並不完全瞭解。

舉個例子,一個人在有垃圾的地方和乾淨整潔的地方可能會採取不同的做法。

應對這類破窗效應的方法:小事不能忽略,通過清理整治現實環境中的最細枝末節的方面,就能扭轉、減輕流行的蔓延。

情境因素對於人的行為選擇很重要!很多細節比我們想象的更加重要。

* 150法則:當一個組織的規模超過150人時,成員之間的溝通就開始存在問題,層級之間的界限開始嚴格,所以組織發展的最佳人數是150之內,超過150人則成員之間的溝通開始出現問題,彼此熟識帶來的壓力減少。

一旦我們成為一群人中的一員,我們都容易受到來自身邊眾人的壓力,社會規範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影響,正是這些至關重要的種種影響攜我們加入到某個時髦中去。

總結

社會流行潮流的發起需要有附著力的信息或產品做基礎;傳播要從關鍵人物入手,比如擁有社交天賦的“聯繫員”,專業背景深厚並樂於助人的“內行”,善於說服他人相信的“推銷員”。信息的傳播或產品的推廣要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這三類人,通過他們影響到更多人,再利用合適的外部環境,就能夠形成引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