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20年咋發展

「聚焦」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20年咋发展

「聚焦」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20年咋发展

從1998年三大門戶網站成立,到2018年數字經濟繁榮發展,中國互聯網經歷了一個突飛猛進的20年。2019年,站在下一個20年的起點上,我們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有更多期許,期待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中,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互聯網構建起虛擬空間的信任機制

與現實世界相比,互聯網沒有握手寒暄,沒有蓋著公章的證件,也沒有各種各樣的信用背書,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並沒有缺失,反而有了新的依託。在中國互聯網第一個20年裡,虛擬空間的信任機制多種多樣。

“15年前,我和我的愛人通過新浪的網站認識。她當時辭掉了在新加坡的工作,帶著婚紗從新加坡跑到英國去找我。今天我們兩個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兩個孩子,所以感謝互聯網促進了陌生個體之間的信任,讓我們能找到非常幸福的生活。”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鍾鴻鈞拿自己舉例說,他的婚姻就建立在早期的互聯網上。

社交互信,這是互聯網最早的信任機制。當年閃動的QQ頭像,不知道曾牽動多少人的生活。後來隨著網購的興起,口碑、評價又成了判斷和選擇的依據。近年來,大平臺崛起,各種各樣的認證方式開始流行,這也是一種信任機制。

原有的信任機制難以適應新形勢發展

不過隨著數字經濟持續滲透,原有的信任機制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造假的直接後果往往是一場騙局,一起糾紛。而現在產業互聯網興起,萬物互聯時代也正在開啟,數據造假、網絡詐騙的後果變得不可估量。較早前的調查顯示,網民對互聯網的信任度雖然逐年攀升,但目前也只有60%左右,而對網絡安全抱有信心中國企業更是隻有四成多。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說,互聯網下一個20年,有必要通過科技創新重拾信任。

許可說:“我們似乎收集到很多信息,但這種信息的流動是單向,而不是雙向的。而所有信任都建立在信息雙向流動基礎上。那麼未來怎麼辦?現在有人說互聯網下半場,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再聚焦互聯網本身,而是要看互聯網所能延伸出來的一些技術,比如大數據對信息的畫像和信息的整理。”

許可所說的大數據畫像目前已經開始應用,但主要集中在電商和金融等領域,平臺給個人用戶畫像,能實現精準營銷。如何延伸到企業領域,幫助用戶瞭解企業,值得進一步探索。

區塊鏈技術在重建新的信任機制過程中大有可為

除了大數據畫像,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認為,區塊鏈技術對建立互聯網新的信任機制大有可為。

王志勤表示,從目前來看,產業界大家普遍認為,區塊鏈應用,信任問題是在業務應用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像一些畢業證書、文件、病例,是區塊鏈非常擅長解決的,而且能夠低成本解決。

2018年,區塊鏈在證書防偽、會計帳目、物業管理等領域密集落地,未來,區塊鏈也會由概念更多走進現實。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邱澤奇指出,信任是個體系,不是單靠技術就能搭建的。他認為,虛擬世界的互信,歸根結底還是源自現實世界,所以,重建人際互信也是一大課題。

邱澤奇表示,新的互信機制亟待刷新,這就是人際互信。在一個充滿陌生人的世界,在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如何實現互信?看起來是技術問題,實際上是社會機制問題。從權威機構之間的互信到人際之間的互信,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