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松:慘劇的背後:張扣扣殺人案的根源

馮雪松:慘劇的背後:張扣扣殺人案的根源

2019年的春節又到了,張扣扣殺人案將過去一週年,一審判決也20天了。二十多年前的慘劇,又引發更大的慘劇,只是這一切的根源何在呢?

許多同情張扣扣的網友一致認為:哪兒有壓迫哪兒有反抗,為母復仇是人間大道,慘劇根源自然是王家仗勢欺人和後來的罰不抵罪。他們跟張扣扣一樣,把事情的源頭從張母被對方打死說起,再到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眼看著母親被當眾剝頭皮鋸頭骨驗屍帶來的心理重創以及兇手只被判刑七年實際服刑四年太不公平,叫人無法忍受。所以為母復仇死了也是孝子和英雄。他們強調王家從來沒有賠禮道歉和張扣扣的“光明磊落”不傷及無辜,至於王家為什麼打他母親,就只用鄰里瑣事輕描淡寫過去,還忽略了兇手是個未成年人、主動投案和張家接受了王家賠償的九千多元錢的事實。

王家及支持者們則從張母衝王富軍吐唾沫和並用一段扁鐵打破了王正軍的額頭和麵頰說起,認為矛盾是張母挑起的,又製造了流血事件才惹急了孩子下手不知輕重導致人命血案。事發后王家沒有迴避責任,主動投案依法服刑並安葬死者依法賠償了。至於判刑及服刑多少年賠償多少錢,自然是越少越好,他們絕對不會覺的太輕太少。所以,慘劇的根源只能是張母的刁蠻尤其是張扣扣的慘無人道。

對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兩種解讀,讓我們認識到:確實“屁股決定腦袋”,雙方都在推卸責任,認為錯在對方。在矛盾中力求壓倒對方顯示自己不是好惹的,或者說讓膽敢冒犯自己的人付出更大的代價。我們回顧一下本案的來龍去脈:本來無論有什麼鄰里糾紛都不會是什麼大事。張母認為被冒犯,向王家孩子吐唾沫;她吐,他弟兄倆當然就揀難聽的話罵她;她捱了罵,拿起扁鐵打得對方額頭臉頰鮮血直流;一個孩子被大人打傷,當然更猛烈地反擊,他氣急敗壞用木棍猛擊她頭部致死;雖然王正軍被判刑七年,四年出獄,王家認為已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但張扣扣卻認為自家吃了大虧,只要血債血還讓仇人多付出幾條人命,自己死了也上算。正因如此,矛盾就不斷升級,小事變成大事,再變成血案,變成五條人命的慘劇。

雖然這種涉及五條人命的血案慘劇不會經常出現,但許多時候人們習慣陷入這種思維定勢,只有壓倒對方才心安理得。如果能換位思考,尤其實力強的一方適當讓步,就會盡量化解仇恨。不然,仇恨不但會被銘記,而且還會發酵,很可能釀出重大的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