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600歲紫禁城上演現代燈光秀!

看過了白天的故宮,

雪中的故宮,

終於,

要見到夜晚的故宮了!

今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

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

紫禁城將首次於夜間面向預約公眾免費開放,

昨晚,

為了給之後兩天的“大秀”進行調試

故宮提前一晚亮燈了!

話不多說,

趕緊一起先睹為快!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是不是我們都有機會去看一場這樣的燈光大秀?

“搶票”引發系統崩潰

2月17日下午,2月19日元宵節當日晚上門票餘票已經為0,而2月20日夜場門票則在2月18日開始預約。2月17日23時50分,故宮博物院門票預售系統已經無法打開,之後記者多次刷新頁面,仍無法打開網頁。2月18日1時左右,網頁已經恢復正常,但2月20日夜場三場參觀時間門票餘票已經全部為0。

同時,當晚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網絡平臺上,搶票場景堪比春運,多位網友反映故宮票務系統出現宕機,甚至有網友表示願意出2000元買一張元宵節當晚故宮門票。不過也有少數網友曬圖搶到了門票。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事實上,這並不是故宮首次這麼火爆。今年春節期間,故宮推出“紫禁城裡過大年”活動,引發大量遊客和市民前往故宮參觀,門票早早一售而空;前幾日北京降雪,有遊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本來打算前往故宮看雪,但門票已經售完,而不得不轉向天壇公園。

同樣,故宮走紅也經歷了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年銷售十億的故宮文創

一開始故宮博物院走得可是十分嚴謹正派的高冷路線,但是這個定位並不成功。故宮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它身後的文化底蘊——深遠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精深的知識、 高雅的藝術,但故宮文化這種深度和厚度,往往又讓大多數人覺得遙不可及。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自從故宮博物院開始轉變思路,從“故宮商店”到“故宮文化創意館”,不僅是名稱的改變,而且體現出故宮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營銷思路的轉變。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從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紙膠帶、翠玉白菜傘,到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雍正皇帝PS版耍寶賣萌,再到VR版的《清宮美人圖》,這些“萌萌噠”的創意設計正在消弭曾經橫亙在博物館與民眾之間的鴻溝。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院長單霽翔在亞布力論壇上透露,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在2017年收入已達15億元,其中網絡上大火的故宮口紅已賣出90多萬套,且供不應求。資料顯示,2016年故宮文創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2017年底,文創產品突破1萬種。

中國文化的綻放

近年來,伴隨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熱不斷升溫。而故宮元宵燈光大秀的開展和故宮文創讓人心甘情願掏錢包,就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時代實現商業價值和文化復甦的開始。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不僅僅是故宮,目前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向傳統文化的迴歸邁進。比如河北劉伶醉酒業,以中國的藏酒文化為基礎,以老酒文化為發力點,連續成功舉辦了多次全國老酒交流會,並開發出多款受到界內人士和消費者共同認可,且性價比超高的爆款產品。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同時,劉伶醉藏酒節也即將開展,讓人們以適宜的價格獲得一瓶好酒,用時間感受中國白酒文化的魅力!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尋找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

近兩年,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不僅已成為文博機構的共識,而且也正真切地成為現實。隨著文創產業的興起,具有文化內涵又有時尚創意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成為當下文化創意產業的新亮點。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同時,信息技術也運用在故宮博物院中。位於故宮端門展廳的“數字博物館”採用了交互性的數字展覽方式,與傳統的文創產品比,交互技術最大的特點在於數字化和互動性。比如其中有“數字沙盤”,除了與傳統沙盤一樣呈現故宮佈局外,還能以影院式等多媒體的方式,講述故宮如何從最早帝王執政的紫禁城,變成今天的博物院;而數字繪畫互動裝置《寫生珍禽圖》,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屏幕來與鳥兒互動,從而獲得與畫中珍禽異獸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

故宮提前點亮華燈,中國文化需要綻放!

市場的認可是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在普通的商業屬性之外,文創產業也兼具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無論何種方式,故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初心未曾改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如此強調故宮開發文創產品的根本宗旨。俯下身姿接地氣,文化梳理拼創意。如何將傳統文化符號的產品做出特色、做出影響力,以滿足更高文化與藝術層面的消費需求,更為廣泛地服務和影響受眾,無疑需要當前企業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持續探索。


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