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記憶”展:古時春節的民俗 找到古人過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聲不息間,街頭的紅燈籠已然高高掛起了。年的腳步,近了。

年貨備齊了嗎?打掃除塵了沒?或許,你還想過一個古色古香的年。

走進紫竹院公園深處的友賢山館,在“美年記憶”展上,你會找到古人過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古時春節的風雅

中國一直是典型的農業社會,人們對“春”這個季節頗具感情。立春、春節一般被認為是古代最重要的節日。

事實上,和立春、春節相關民俗文化很多,傳統的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之外,還有一些小眾的風雅年俗。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比如,穿青衣迎春、飲梅花酒、食七菜粥、咬春等等。《四民月令》中記載,“梅花酒,元日服之卻老”。意思是說,在大年初一這天喝用梅花釀的酒,可以青春常駐。

不僅要飲“卻老”酒,吃食也很重要。《帝京歲時紀勝》中寫道:“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麵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曰咬春”。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吃喝完,自然還要賞玩,放燈、觀燈便是節日裡的樂事。“初八日傳為諸星下界,燃燈為祭。燈數以百有八盞為率,有四十九盞者,有按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者。”——《帝京歲時紀勝》。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寒冷的冬天,人們的許多活動都會受到限制,尤其是娛樂活動比較少,古人為了消除從冬至到立春這一段漫長日子的寂寞和寒冷,除了“數九九”外,從明代開始,還出現了一種“九九消寒圖”的風俗,以便一天一天數過這八十一天,表達一種迎春的殷殷心意。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一樣的中國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不僅代表喜慶吉祥,還有著驅邪的功用。

傳說,“年”是一種吃人怪獸,但它害怕紅色。所以每到過年時,家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紙。門上貼的紅紙後來就漸漸演變成了春聯。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只是春聯,春節裡,在很多地方,我們都能找到紅色的蹤影。但在這裡,你或許能看到最豐富的紅色,它們分別來自不同的歷史年代。

銀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紅色顏料。儘管文獻中未見,但從先秦的漆器中可以看到它被大量使用。其本身色相朱中偏灰,但在運用中並未以本色相呈現,基本上是調以大漆使用。

橘紅,唐始用以狀色形容。宋以後有具體色彩運用,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記金主完顏亮事,“時亮衣橘紅袍,所乘馬金甲,自宋門出”中,橘紅則為織物色彩。清陳瀏《匋雅》中言瓷色“紅有百餘種,就抹紅一種而論,有柿紅、中、棗紅、橘紅之別。就橘紅一種而論,又有廣橘、福橘、甌橘之殊,深淺顯晦,細入毫芒,巧曆之所不能算也”,這是後代更加細化的結果了。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木紅具體運用的記載多見於明、清。明朝畢自嚴《度支奏議》中有“頭號蟒段一疋,系木紅色”的具體記錄。《天工開物》中有染木紅色的具體方法:“木紅色:用蘇木煎水,入明礬、棓子。”此色明、清時期運用廣。

舊時的民俗百態

說起民俗,你會想到哪些?

在以“知事”為主體的展廳裡,你看到的每一幅生動寫實的圖畫,都出自一本珍貴完整的清朝民俗百態圖。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看西洋景、吹玻璃、演鼓花……眼前的百態圖,從人物、手藝等多個角度非常細膩地描繪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些手藝或許失傳了,有些工種可能消失了,但它們以另一種方式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們希望通過展示古籍裡的關於中國年的雅講究,年的色彩情感,以及古籍書裡的民俗文化等,讓每一個參觀者都能如精讀書的方式理解每個主題,體味傳統的中國記憶。”此次展覽策展人、北京國圖書店設計總監楊玲玲說道。(記者 唐婷)

“美年记忆”展:古时春节的民俗 找到古人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