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出自己

春節期間,讀了蘇慕染的小說《寒冬哭碧城》不禁對書中的主人公呂碧城感到好奇,後各方查證,再次被這位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傳奇的一生所折服。

13歲隻身救母名動朝野

1883年,呂碧城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呂鳳岐,是光緒三年丁丑科科進士,家學淵源。呂碧城自幼濡養在巍巍風氣之中,顯示出異於常人之處。呂碧城5歲時,其父遊園隨口占了一句:“春風吹楊柳”,呂碧城不假思索便答出“秋雨打梧桐”的句子,令呂鳳岐大為驚異。7歲時,呂碧城就在詩詞書畫上有了夯實的基礎,時人讚譽:“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並嫻音律,詞尤著稱於世。”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呂碧城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快樂的童年時光。

但很快,她的人生將迎來一場大變故。呂碧城13歲時,其父不幸去世。大廈傾頹,按照族規,女孩兒沒有繼承遺產的權力,一時間,孤兒寡母備受欺凌,族中甚至有人唆使匪徒將主母監禁起來。此時,年僅13歲的呂碧城站了出來。她拿起筆,給父親昔日的好友寫信,更不顧女兒家身份,四處拜訪求援。其中的一封書信到了兩江總督樊增祥的手中。樊增祥隨即被呂碧城超人的膽識和情切意真的文字所打動,施出援手。一時間,徽州的官場風雲流動,各級官員誰也不敢怠慢呂家的三女兒,一場危機及時被制止。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出自己

少女呂碧城去書兩江總督的事蹟傳遍坊間,一早便和呂家定下姻親的汪家卻在這個時候強行悔婚,汪家認為呂碧城小小年紀竟能攪動風雲,過門後勢必難以管束,便以匪徒擄掠有辱門風為藉口解除了婚約。

未過門的女子遭遇悔婚,無疑是奇恥大辱。這件事,在年幼的呂碧城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成為她終生難以撫平的創傷,她對封建制度的痛恨也從此開始。萬般無奈之下,母親只能帶著女兒們投奔孃家。為了讓呂碧城“冀得較優質教育”,便讓她前去投奔時任塘沽鹽運使的舅舅嚴鳳笙。呂碧城寄居舅父家,一住就是6年,其中的苦悶無奈,非外人所能感同。

20歲升任《大公報》主筆,譽滿京津

這一年,呂碧城20歲,她打算同舅父署中秘書方君之的夫人一同赴津,拜訪那裡的女學。但臨行時卻被舅舅攔下並遭責罵,年少氣盛的呂碧城毫不退縮,她讓方君之夫人先行,隨後按照約定在天津《大公報》辦公處會面。第二天,呂碧城逃出鹽署,跳上了去天津的火車。到了天津,呂碧城立刻給方君之夫人寫信。說來也巧,這封手箋恰好被方君之的好友,也即《大公報》社長英斂之看到,清秀的字跡和精妙的文筆使英斂之眼前為之一亮。

隨後,英斂之夫婦便同方君之夫人一同前往客棧看望呂碧城。用餐期間,呂碧城非凡的氣度和優雅的談吐使英斂之大為驚詫。飯訖,幾人又一同去戲院看演出,戲散之後,英斂之夫婦再邀請呂碧城到報館和方君之的夫人同住。就這麼,幾人相見恨晚,徹夜長談。得知呂碧城坎坷的身世後,英斂之讓她當場作詞。呂碧城竟不怯,一首《浪淘沙》須臾成之。

寒意透雲幬,寶篆煙浮,夜聽深雨小紅樓,奼紫嫣紅零落否,人替花愁。

臨遠怕凝眸,草膩波柔,隔蓮咫尺是西洲,來日送秋兼送別,花替人愁。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出自己

呂碧城的才情打動了在場每個人。此後,樊增祥評價這首詞:“漱玉尤當避席,斷腸集勿論矣!”也正是由於這首詞,英斂之當場決定,留呂碧城在《大公報》擔任編務一職。受到英斂之極力推崇的呂碧城開始在《大公報》發表詩文。尤其其中的一首《書懷》

眼看滄海竟成塵,寂鎖荒陬百感頻。

流俗待看除舊弊,深閨有願作新民。

江湖以外留餘興,脂粉叢中惜此身。

誰起民權倡獨立,普天尺蠖待同伸。

此詩一出,立刻傳唱一時。20歲的呂碧城思想已經覺醒,毅然決然喊出了“深閨有願做新民”的鏗鏘之音。這首詩甚至引來了清廷政府大員和詩壇巨擘們的唱和。壽春廬主徐芷生、藏書大家傅增湘,紛紛對這個文壇新秀青眼側目。

而最讓呂碧城始料未及的是秋瑾的來訪。4月27日上午,呂碧城正在房中看書,門房下人舉著一張名片進來稟報:“來了一位梳頭的爺們兒。”呂碧紅接過名片,上寫“秋瑾箋”的字樣。原來,秋瑾也曾以“碧城”為號,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呂碧城的詩詞是秋瑾所作。秋瑾對呂碧城的詩詞亦心有戚眼,於是趁赴日之前,特意前來造訪。兩人同榻而眠,秋瑾勸說呂碧城同渡扶桑,但兩人在思想上產生了分歧——秋瑾志在推翻舊王朝,而呂碧城則傾心於政體改革,雖然在大的理念上意見不同,但在女權問題上,兩人卻意見一致。兩人聊了一場下來,秋瑾決定取消自己“碧城”的號,以避呂碧城的鋒芒。此後,秋瑾去了日本,呂碧城則留在天津。

恐怕呂碧城永遠不會想到,當初她落魄至極,來到天津;如今,卻意外地站在了時代的潮頭,攪動風雲,一時間“天下皆知其名”。

23歲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女校長

在呂碧城看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女性獨立,首先必須“啟發民智”。她萌生了創辦新式女學的想法。她在《大公報》接連刊文,對興辦女學之事進行宣揚,以極其鋒利和老辣的文字向千年以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傳統思想宣戰。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出自己

呂碧城的另闢蹊徑,很快便引起了思想大家嚴復的注目,他破例將呂碧城收在門下,悉心教授她邏輯學原理。其時,袁世凱正在籌備女學的事宜,經嚴復鼎力推薦,袁世凱欣然同意讓呂碧城協助傅增湘籌辦女學。1904年10月3日,《大公報》刊登呂碧城的《天津女學堂創辦簡章》;同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並開學,呂碧城出任首任教務長,傅增湘為校長。兩年後,學校更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23歲的呂碧城升任校長。這麼年輕的女校長,在整個民國,都絕無僅有。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魯迅的夫人許廣平都曾經聽過呂碧城授課。不過三年光景,呂碧城就從一個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一躍成為熾手可熱的風雲人物。

25歲又擔任袁世凱的機要秘書,成為民國“社交女王”

辛亥革命以後,呂碧城成為大總統袁世凱的秘密秘書,在官場位置極高。厥後袁世凱想要復辟稱帝,呂碧城由於看不慣,因而決然告退而去。

分開官場以後,呂碧城涉足商界,與外商合辦商業,兩三年間,就儲蓄積累起可觀財產,在上海靜安寺路自建洋房別墅,其室第之奢華,生存之樸素,為滬上人士所羨慕生妒。

成名後的呂碧城,自然成了各種時髦聚會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麗影芳蹤穿梭在各大名流場中,令無數的民國風流才子們都心馳神往。老師嚴復曾親自為其撮合婚事,男方是駐日公使胡惟德,但胡惟德不入其眼,嚴復在致書侄女的信中曾言:“呂碧城心高氣傲,眼中所見,沒有一箇中意者。”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出自己

呂碧城曾說:“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啟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衛)年歲較輕,汪榮寶尚不錯,亦已有偶……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之地位。因此難得相當伴侶。”後有人問她,袁克文怎麼樣?她淡然一笑:“袁,屬公子哥兒。”

呂碧城遍覽民國才子如雲煙過眼,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將整個國家之精英拿來挑選的事情實屬罕見。真正強大的人,不會將自己的人生寄託於一份愛情或者工作,哪怕時運不濟,她們也要牢牢地將命運攥在自己的手中,面對質疑乃至攻訐,也能至始至終不改初心。寧缺毋濫,去他的將就。就這樣,呂碧城終身未婚。

47歲,毅然皈依佛門

1918年,呂碧城重新開始學習,她赴美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和美術專業。同時兼任上海《時報》的特約記者,將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寫成文字,發回國內,讓國人同她一起看外面的世界的鉅變。

1923年呂碧城發表了自己唯一的一篇白話文作品《紐約病中七日記》,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她發燒住在酒店,看著大堂的來往客人,忽然就想到自己“如一粟飄在滄海,也不知道生存的對何在?”晚上,她做夢夢到幾株白花和大樹都已衰敗凋零,“不知不覺抱著這樹哭了起來……醒來淚花猶存。”

沒有伴侶,沒有親人在旁,什麼也沒有,只有孤獨相伴。也許,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呂碧城生出皈依之意。據說,在民國初,呂碧城曾經在北京見到天台宗的高僧諦閒和尚,“若有所悟”,但彼時的她尚未明白此中玄機。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出自己

1929年,呂碧城旅居英倫,開始戒葷食素。一次她和友人在街頭撿到了一張印光法師的傳單,友人不屑一顧地說:“這時代,誰還要信這種東西?”“我信。”呂碧城回答。她將手冊藏了起來,每天清晨誦讀佛法,開始了自己的學佛之路。次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法名曼智。她曾在詩中寫道“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命運的無奈和世事的無常令人唏噓。

至此,一生傳奇的呂碧城的生命在這種平淡和寧靜的軌跡中走到了最後。1943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寫下了自己的絕筆:“護花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至此回。”遵其遺願,生前的20萬港幣捐出,遺體火化,將骨灰和麵粉為小丸,拋入南中國海,供魚吞食。她的風姿和傳說,也永遠寫在了民國的天空之上

縱觀呂碧城的傳奇一生,其中充滿了各種辛酸與無奈,但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成自己,活出傳奇的一生。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唯有內心強大方能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