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其更強大?

注:本只是想翻譯一篇小文,結果感覺原文寫得也太淺了吧,於是開始加工放料,一個問題引發另一個問題,接著看更多文章,加更多料,於是成了這樣一篇翻譯+整合的文章。加了原創標記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譯合”工作哈。以下是主要的參考文章:

Zero Sum Gamer:Buy Facebook When It's Bloody;SeekingAlpha,20181225

Eustance Huang:Facebook is the ‘biggest concern’ among the FAANG stocks, analyst says;CNBC,20181224

Matt Franz:Facebook's Network Shows No Signs Of Cracking;SeekingAlpha,20181221


Facebook今年水逆

“信任是數字經濟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礎,而現在Facebook打破了多個層面的信任。”硅谷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創始人和首席分析師Ray Wang週一警告稱,Facebook是所謂的FAANG股票中最值得擔憂的。

FAANG股票包括硅谷科技巨頭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從技術面看,近期,科技股權重FAANG紛紛跌進熊市懷抱中,較52周高點的跌幅均在兩到四成之間。聖誕節後首個交易日的暴力反彈,尚不清楚能否改變這一趨勢。

其中,Facebook簡直遭遇了水逆,一路倒黴停不下來。一系列醜聞和事件使Facebook在爭議中陷入困境,紐時的報道更是讓其雪上加霜。Facebook的許多信任問題集中於首席運營官Sheryl Sandberg身上,她在紐時11月中旬關於高管和社交媒體公司內部運營的報道後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真是承受得起多少榮光,就得承受多少質疑。過去,正是Sandberg的加入,才使得Facebook堅定地走上了以廣告為盈利主攻方向的路線。

當被問及Sandbergy離職的可能性時,Wang又說這是“謠言”,但他的確認為Facebook需要進行某種管理變革,或任命某個市場信任的人來處理眼前這些坑,並以比現在更強有力的方式來解決隱私和網絡安全問題。

Facebook遭遇的醜聞都是其業務上的真正缺陷,只是今年才在聚光燈下被一窩蜂地檢視。紐時報道稱,Facebook與包括Netflix、Spotify等在巨頭在內的企業分享其用戶數據,授權予它們讀取、寫入和刪除用戶的信息。聽上去很嚴重。

實際上,這些權限的存在是為了讓Facebook用戶使用Facebook帳戶登陸第三方平臺後,可以在其它平臺中讀取、寫入和刪除他們自己的信息。這一情況與媒體的指控差異巨大。

如果說,像紐時這樣的著名媒體機構都未能在報道中準確表述這些問題,那麼的確一定程度可以說明媒體對這一平臺有或多或少的偏見。媒體猶如此,向來以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聞名的市場就更不用說了。

當上週三有消息稱華盛頓特區將就劍橋分析公司的數據醜聞起訴Facebook時,公司股份隨即暴跌,當天開盤價為141.20美元,收跌7.25%至133.24美元。週四稍喘息後,週五繼續迎來6.33%的下跌,收於124.95美元,在三天內跌飛470億美元的市值,醞釀了大半個月的反彈又被埋了。而該訴訟即便敗訴後的罰金,不過17億美元。

截至聖誕節後的收盤價,公司股價較其年內高點也是歷史高點下跌近四成。

似乎,關於Facebook的每一個壞消息都會被媒體放大,吸收了這些消息的市場又會進一步放大其影響。今年Facebook股份表演了典型的熊市走位。

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它更強大?

Facebook作為一個長期被大量報道、被眾多成熟投資者覆蓋的大型優秀企業,被明顯低估的機會少之又少。而在目下這種過分的看空情緒下,每一次負面消息帶來過度的股價壓迫,是否有可能反而是一個機會?

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其更強大?

△圖片來自ychart.com

建立於所有的負面消息之上,Facebook仍然很強大。

互聯網勝在聯結,它是這樣一個使用者越多便價值越高的地方。Facebook作為社交平臺,無疑完美契合互聯網這一特徵,當你有越多家人和朋友在Facebook上,這個平臺於你而言越有價值。如此,用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Facebook的用戶相關指標很強健。

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其更強大?

源於歐盟在二季度通過的“史上最強個人數據保護條件”《通用數據保護條件》,歐洲地區成為唯一出現DAU輕微下滑的區域,美加地區則呈現出了相對飽和的滲透率。除歐美加之外的地區,Facebook的DAU仍然展現了不錯增長,當然隨著互聯網的滲透,增速有所減緩。

Facebook用日活躍用戶佔月活躍用戶之比(DAUs/MAUs)來展現其用戶的活躍程度,這一指標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6%左右不變,這意味著用戶在平臺的活躍程度並沒有因為平臺的信息或數據醜聞而有所降低。

還記得巴菲特在60年代抄底陷入色拉油醜聞中的美國運通嗎?當時他最關注的就是,醜聞到底有沒有讓人們停止使用手中的卡?看來看去都沒有嘛。

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其更強大?

雖然美加地區的用戶規模已達到相對飽和狀態,但作為單用戶貢獻收入遙遙領先的地區,美加的單用戶平均貢獻收入(ARPU,見上圖)在今年仍有增長,歐洲及亞太地區該指標也錄得小幅增長,其它地區的ARPU貢獻更小,波動卻更明顯。除美加外的地區,ARPU較美加地區差距甚遠,考慮到經濟發展水平、用戶付費習慣和本地平臺的擠佔,要大幅提升其實也不容易,但ARPU提升存在的空間疊加用戶滲透率提升的空間,天花板顯然還是有距離的。

除了Facebook本身,該公司還擁有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這些很有價值但尚未完全貨幣化的資產。目前Facebook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而廣告收入又主要來自Facebook Feed和Instagram。它能否完全從旗下資產中獲得更成熟、更廣泛的貨幣化當然不是確定無疑的,沒有任何事情是確定無疑的,只是想說,眼下談收入的天花板還過早。

過去Facebook是其它平臺的學習對象,而現在它殫精竭力地學習著其它平臺,且學得不算糟糕。它旗下資產聯合構築的競爭優勢是如此難以逾越,乃至於像谷歌這樣的龐然大物亦無法突破它,Google+早就差不多成為殭屍一樣的存在了。值得注意的是,這也讓Facebook面臨反壟斷風險——雖然在這個風險面前,它絕不孤單。

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其更強大?

△Instagram可以彌補Facebook的用戶分佈短板

這個曾經因能否在移動端實現貨幣化遭到重重疑慮的大型機構,已經連續13個季度錄得每股收益的正增長,且去年增長逾50%,今年前三個季度增長逾30%。二季報發佈會上,小扎明確表示,隨著公司在技術和安全方面進行必要的投資,利潤增長將受到一定衝擊。這是於長遠有益的投資,投資者需要放在心上的是,未來隨著支出趨於穩定,利潤空間是否會隨之反彈?

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其更強大?

Facebook不僅賬面利潤好看,也一直是漂亮的現金牛,多年來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一直都是高於淨利潤的,除去資本開支等現金支出後的自由現金流也與淨利潤相當,今年加大了開支後低於淨利潤,但一年創造174.5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這造血能力仍然遠遠好於絕大多數上市公司。

殺不死Facebook的,將使其更強大?

△來自gurufocus.com

目前Facebook賬上有400多億美元現金,無負債,估值低於標普500的平均值。

那些負面消息的確暴露了Facebook脆弱的方面,但並未致命,Facebook過去的壁壘仍在,而且也在著手修補這條大船的漏洞。當這些問題逐漸遠去,Facebook有沒有可能借此契機進化成為一個傷痕累累但最終更加強大的公司?

——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