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观影成“新年俗”

春节观影成“新年俗”

12月20日,阿里影业旗下一站式宣发平台灯塔联合Sir电影、毒眸,在“Sir电影首届文娱大会”上发布《选择的力量——2018中国电影市场用户观影报告》(简称灯塔报告)。报告对2018年中国电影的用户画像、票房特征、市场热点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2019年春节档用户观影决策做了调研预测。报告显示,春节档观影正在成为国人过节的“新年俗”,明年大年初一,《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小猪佩奇过大年》等国产影片上映,或将造就一个“最强春节档”。

影院来了更多年轻人,观影互动增强

灯塔报告显示,最近三年,进入电影院的观影用户愈发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9岁及以下观影用户占比逐年加倍,从2016年的2%增至2017年的4%,2018年更是达到8%,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人群力量。2018年,25岁以下观影用户持续增长,占比已接近四成至39%,也使得电影的内容和宣发更加向年轻化、互联网化发展。

新一代的年轻人更爱互动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观点。2018年,淘票票平台评分用户数量增长86%,且评分的严肃性也有提升、有七成用户选择观影一日后评论。业内人士分析,这对电影本身是一个健康积极的信号,表现出影片和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对于片方做好电影营销也具有参考价值。

从观影用户城市分布维度来看,一二线城市增长乏力,下沉趋势明显。但三四线城市的下沉速度亦有放缓,或与票价增长及其它更便宜便捷的娱乐方式发展有关。

春节观影成“新年俗”

全年票房预计破600亿,国产片首超六成

灯塔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将正式迈入600亿时代,预计全年总票房达到610亿左右,比去年的559亿增长9%。

2018年,院线上映的电影总量为499部,与去年持平,其中国产电影为382部、进口片为117部。在国产片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比从51%提升到63%,票房贡献率首次超过六成。中国电影市场对进口片的依赖性逐渐减弱,《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等国产优质口碑制作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国民级现象。

总票房持续上涨的背后,中国电影市场依然面临着一些的挑战。过去三年,全国观影人次从13.7亿增加到16.3亿,然而,随着短视频、视频网站、电子游戏等娱乐方式的快速发展,这些已经普遍流行的娱乐方式正在与电影激烈争抢用户的娱乐消费时间,2018年平均观影人次从3.5次降至3.4次。如何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走进电影院,是每个电影行业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在激烈的竞争下,头部电影的马太效应相应得到增强。2018年,“口碑为王”成了电影市场的大趋势。占比3%的15部影片,贡献了55%的票房;超过77%的影片只有2000万以下的票房,票房贡献占比2%。值得一提的是,头部电影并非意味着大投资、强特效,而是与口碑息息相关。灯塔报告指出,以用户观影决策平台淘票票为例,占比16%、8.8分以上的电影贡献了超过半数的票房,而占比超过30%、7.5分以下电影则成为了千万级以下院线一日游或档期炮灰电影。

春节观影成“新年俗”

2019年或迎来“最强春节档”,影片眼花缭乱观众观望

灯塔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另一大特色是档期“聚集效应”愈发明显,春节、暑期、国庆、贺岁四大档期产出了超过半数的票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档不仅诞生了年度票房冠军《红海行动》,且创下了单月票房破百亿的世界纪录,票房同比去年增长了68%——春节档观影正成为国人过节的“新年俗”。

春节档全家观影也成为年轻人回家团聚、休闲娱乐的新方式。据灯塔报告,春节档用户异地观影比例达32%,在用户调研数据中,有26%的用户选择与父母、长辈及孩子一起看电影。

2019年春节档,从影片的数量、质量看,都堪称“最强春节档”,数量达13部,既有宁浩的“疯狂三部曲”终篇《疯狂的外星人》,韩寒导演的《飞驰人生》,又有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以及主打新年合家欢的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灯塔报告预测,2019年春节档上座率或超过50%。不过,面对春节档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影片,有55%的用户在调研中也坦诚并未确定春节档的首选影片,这为2019年春节档票房的冠亚季军最终“花落谁家”留下了不少悬念。

春节观影成“新年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