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所作的《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為什麼只有三句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為什麼只有三句


很多人都懷有文學夢,連皇帝都一樣,尤其在中國這樣文化鼎盛的國度,歷來會舞文弄墨的天子不在少數。特別是詩歌,既短小精悍,又能抒發感情,從來就是被人所鍾情的。然而,詩歌並不像小說等文學形式,小說往往需要的是生活閱歷,而詩歌卻更依賴於天賦。

比如乾隆皇帝,一生作了四萬多首詩,幾乎與《全唐詩》的總數相當,但你記得的有哪些?恐怕只有那句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打油詩。乾隆自詡才華橫溢,飽讀詩書,他的那麼多詩還不如布衣天子劉邦所留下的《大風歌》出名。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為什麼只有三句


劉邦小時候雖然也讀過書,但他為人粗鄙,性格豪放,更是幹盡了偷雞摸狗的事,所以他的讀書成績應該不會太好。然而,在他晚年返回沛縣的時候,面對父老鄉親,則高歌了一首詩,這就是著名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的意思並不難理解,它通俗易懂:大風猛烈地吹起,浮雲飛揚,我一統天下了,回到故鄉!怎麼才能夠得到勇士啊,為我鎮守四方!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為什麼只有三句


這首詩很短,而且看起來只有三句,也引起過後世文人的猜測。有的人認為,這是劉邦在面對父老鄉親時,伶仃大醉時所作。因為是即興表演,也沒有人專門記錄,能留下來是當時人的回憶。那時候只記得這三句,又不敢亂添加,所以就有了這個並不完整的作品。

還有人認為,《大風歌》原來不止這麼多句,只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而且漢初造紙術還沒有出現,都是在竹簡和絲織品上書寫,最終也丟失了大半,僅僅留下了這三句。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為什麼只有三句


小珏認為,在沒有新的證據之前,《大風歌》可能還真的就這三句。這是因為在劉邦所處的時代,詩歌與唐朝之後的嚴格規範還是有區別的。當時的詩歌,對於每首詩的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並沒有嚴格的講究。比如我們在《詩經》中可以看到這首《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盧重環,其人美且鬈。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人家也是三句,全詩結束,怎麼沒有人懷疑它是遺漏了呢?另外這也不是《詩經》中的個案,還有《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賚》、《國風·王風·采葛》都是如此,都是三句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延伸閱讀,看看這兩首詩是什麼樣的。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為什麼只有三句


在那個年代,詩歌也被人很看重,孔子就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因此,劉邦在青少年求學的時候,一定學習過詩歌,也一定也是拿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來學習。所以,他受到《詩經》的影響,寫出三句的詩歌,並不奇怪。

到了南宋,詩歌的寫作早已規範和嚴格,但魏慶之在編著《詩人玉屑》的時候,還不忘特意註明:“有三句之歌,《大風歌》是也。”也就是說,魏慶之就認為,劉邦的《大風歌》就是三句詩,就是和《詩經》中的一樣。


劉邦所作的《大風歌》真的只有三句嗎?為什麼只有三句


只不過到了後世,三句詩的寫得越來越少,以至於消失殆盡。在南朝時,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到民間收集詩歌,其中在現今江蘇省附近採集到了一系列愛情詩歌,並編成《華山畿》。這本詩歌集到現在也就剩下了《吳聲歌曲》25首,而令人稱奇的是,這25首全部都是三句詩。

這充分說明,詩歌的形式在那個時候是不固定的,三句詩也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從內容上來看,《大風歌》雖然只有三句,但該有的都有了,它流露出劉邦志得意滿後,又對未來的迷茫和焦灼,言簡意賅,毫不拖泥帶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