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 愛無界|專注於心 篤志於行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醫生,無疑是這個世界上獲得職業肯定最多的職業之一,他們身上有著令人驚羨的意志力,他們有時謙和內斂,有時堅韌強大,他們在自己的學科裡投入鑽研,不斷學習,樂此不疲。中大五院介入醫學中心神經介入科周斌主任,為我們講述了一分鐘的重要性,對團隊協作和時間把控的極致追求;中大五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鼻科洪海裕副主任,從讀書求學時就是學霸,在多次偶然選擇中,冥冥註定般在鼻科深耕多載。

追逐每一分鐘

2016年3月,距離周斌從廣州調來珠海市中大五院還不滿一個月的時間,一個緊急電話,讓他在深夜跟同事奮戰在手術室裡。那是一個因為自身免疫性肝炎,導致肝硬化、大出血的病人。

“病人送到手術室的時候,處於休克狀態,正常人的血液顏色是深紅色,她當時流的血已經是淡紅色的,輸血都來不及,只能直接推血。”周斌清楚記得那個手術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搶救復甦進行了兩個小時,一直到夜裡一兩點鐘才結束。“那是我們綜合介入裡難度較大的TIPS手術,當時對我們團隊來說是一個考驗。”

2016年,中大五院介入醫學中心正處於籌備階段,2月,周斌剛來到中大五院的時候,介入醫學中心還沒有病房。周斌很感謝當時其他科室的信任,遇到這個病例,馬上想到他們,也感謝病人家屬的信任,放心將生命交給他們。中大五院介入醫學中心,成功地完成了珠海首例獨立進行的TIPS 手術,但是周斌知道,在珠海開展介入醫學的道路還很漫長。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介入醫學,是在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對疾病進行精準地診斷和治療。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介入醫學在國內才逐漸普及,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全國評三級甲等醫院,其中有一條標準就是醫院是否有能力開展介入治療,由此介入醫學才慢慢被重視起來,人們也慢慢發現了介入醫學的優點。目前,介入醫學,已經和外科、內科並列為三大臨床治療手段。

“介入要依靠影像設備,2016年剛到中大五院的時候,影像設備DSA機在放射科,因為這個機器有放射線,對周圍環境有影響,必須固定在一個地方,對它周圍進行X線防護。但是病人一般送來都是急診,這就要考慮急診跟放射科的距離。”當時急診跟放射科不在同一棟樓裡,在路程上的時間以及可能發生的意外都是不可估計的。腦卒中的病人,每分每秒的搶救時間都至關重要。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大腦對缺氧的耐受時間是4分鐘,發生梗死後,大腦神經元以每分鐘一百九十萬個的速度死亡,而且是不可逆的損傷。我們搶救每快一分鐘,儘早使血流疏通,就能多挽救一部分腦組織。”

周斌深知這一分鐘對病人意味著什麼,有的病人錯過了那一分鐘,沒有得到有效搶救,就偏癱在床上,對病人和病屬都造成很大的影響,有的病人獲得了那一分鐘,腦梗死的範圍沒那麼大,恢復的時候經過護理,也能逐漸生活自理,一分鐘六十秒的差別是非常大的。為了縮短每一分鐘,周斌所在的介入醫學中心和其他科室一起進行協調、定期開總結會,將每一個環節所需的時間精確到每分鐘。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國家對腦卒中搶救有一個時間要求,從病人到醫院開始計算,到他得到有效的治療,不能超過60分鐘。2016年的時候,我們進行搶救的時間是130分鐘,2017年控制到60分鐘,今年目前的平均時間是35分鐘。”

在這中間,中大五院各個部門進行了許多協調和努力,將CT及介入手術室搬至急診科隔壁,在路程上儘可能地縮短時間,介入醫學中心建立起團隊,積極培養各方面的人才。雖然搶救時間已經達標,但是周斌並不滿足。“我們還要不斷努力,盡最大的努力做得更好。”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從1993年考入西安醫科大學學醫,努力已經成為周斌習以為常的東西。本科畢業後,周斌留校進入了放射科,接觸到了介入醫學。進行介入治療,醫生要穿將近20斤重的鉛衣,既要長久保持站立狀態,又要全神貫注進行精細的操作,對於很多人來說不是一件易事。

“有人說,醫生是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只有一部分疾病,能通過你醫學的手段去治癒,有時候做的可能只是心理上的撫慰。我剛畢業的時候,年輕氣盛覺得自己學出來要懸壺濟世,但是逐漸在臨床上會發現有很多沮喪的事情。”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隨著心智上的成熟,周斌對醫學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對自己的身份認可也在悄然發生轉變。“治療中,其實手術只是一方面,更多的過程需要流程的管理。”從年輕醫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醫生,周斌在與疾病、患者打交道的同時,也在考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算冷門的介入醫學,未來的學科人才怎樣培養,團隊如何發展。

而中大五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鼻科洪海裕副主任也有同樣的思慮,在鼻科手術的革新上,他和他的團隊也在一直尋求能讓病人有舒適體驗的方法。

“把複雜的手術規範化標準化,變成簡單的手術,把一些相對標準化的手術,做成精細化,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方向。”鼻子是非常敏感的器官,甚至有人說,鼻腔治療的疼痛,比生育孩子還難熬。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2013年12月,洪海裕幫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進行的兩次手術,讓他認識到鼻科手術精細化的必要性。

“當時林總工結束外地的會議回到珠海,鼻出血800毫升,送到醫院後,緊急做了急診手術,把血止住了。因為當時是港珠澳大橋E8沉管安裝的關鍵時刻,術後第二三天,他還牽掛著工作,情緒激動、血壓升高,再次出血,我們再一次進行了手術。”

每一次手術都讓洪海裕敬佩林鳴的意志力,術後第七天,林總工要求出院,一定要去現場。為了保障病人安全,洪海裕跟著上船。“現場3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我怕他再有意外,也陪著30多個小時。”堅持工作,奮戰在第一線的林鳴,給洪海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有了後面的故事。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1997年一個丹麥教授提出了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是指利用循證醫學證據優化圍手術期治療,以減少手術患者創傷應激,從而實現術後快速康復。我們團隊在2014年、2015年快速跟進學習。”目前中大五院耳鼻喉科是國內率先開展這一方面工作的耳鼻咽喉科團隊之一。

今年年初,一位被鼻中隔偏曲困擾多年的美籍華人,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在中大五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進行手術,洪醫生幫她施行了ERAS。患者整個圍手術期都非常舒適,基本“全程無痛”,術後第二天就出院了。

“以前老觀念裡,術前要禁食八小時以上,患者上手術前經常要‘忍飢挨餓’。現在的手術理念發生改變,術前兩小時還可以服用功能飲料,患者的感受顯著提高,術後康復明顯加快。”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洪海裕在鼻科方面鑽研了十五年,一開始會報考醫學專業,單純因為初中時候,父親的一次手術,讓他萌發了做醫生的想法。大學就讀臨床專業,實習時會主動選擇鼻科,是因為同樣來自潮汕的其他專業的學長一次鼻腔治療,讓他對鼻科有了新的認識。“實習的時候,原本是在鼻科兩週,我自己提出要求待了一個月。”

在鼻科這個專業領域,洪海裕精耕細作。“鼻子的功能複雜,不單單是呼吸,還有警覺、共鳴等,我們在鼻腔內會發現已經退化萎縮的鼻犁器,動物用鼻犁器來交流情感。”說起來鼻子,洪海裕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他們團隊還在2011年對珠海的病例進行了數據分析,發現珠海的過敏性鼻炎發病率有11%,分析其中的原因,並在2018年進行了跟蹤調查和分析。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在每個工作日平均五六臺手術的情況下,對於洪海裕來說,寫論文進行學術研究也是職業的一種要求。這些分析數據都是醫學發展中重要的一環,今年他還會去亞洲鼻科論壇做交流,跟更多人分享ERAS理念在鼻科手術的應用。洪海裕還加入了今年剛成立的廣東省基層醫學學會鼻咽喉分會,他望通過對基層醫生點對點的培訓和扶持,提高疾病的治療。

忙碌的工作、學習、交流讓洪海裕直言自己每天過得非常充實,但是另一方面也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斜風細雨不須歸,是洪海裕採訪中提到的一句話,在學科的鑽研裡,他收穫了職業肯定,找到了不斷前行的方向。

文 | 薛珊

圖 | 滕毅

醫者心 愛無界 | 不負所托,行醫無悔

醫者心 愛無界 | 守護新生兒的第一道曙光

醫者心 愛無界 | 醫院裡的溫暖柔光

医者心 爱无界|专注于心 笃志于行

珠海雜誌

zhuhai magazine

關注我們,過不一樣的生活。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