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这是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先生《新撰地文学》所述,他第一次提出中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这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划分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它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线、雨季长短差异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的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是中国的中部和东部,沿着秦岭向西继续延伸,则是昆仑山脉。昆仑—秦岭—淮河,是整个中国南与北的分界。我们生活中常常争论的食物甜咸酸辣,也几乎与这条线有关,甚至可以具体到:饺子与年糕、元宵与汤圆、粽子咸与甜的战争…… 正是由于「秦岭-淮河一线」,我国大多数人口被划为两大阵营:南方人与北方人;文化被划为两大流派——南派与北派。许多省份也有类似秦岭—淮河的界线,大地理馆为您来盘点。
【河北南北分界线——大茂山—白沟河—海河一线】燕赵大地一词代指今北京、天津、河北,即京津冀区域。古时,燕国或燕地文化以北京市为中心,赵国、赵地文化以邯郸为中心。燕在北,赵在南——燕赵之间的界线,就是京津冀的「秦岭—淮河」。荆轲刺秦南渡易水即出国界,可知燕赵界线大致在易水以南附近,属今保定易县。有一种说法是:燕赵分界以保定城为界。雄安新区就坐落在这一界线附近。大茂山-白沟延至海河即为京津冀南北分界。
【山西省南北分界线——吕梁—太原—恒山一线】大山大河纵横交错的格局,深深影响了山西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线,大致划开了平行四边形或桑叶形的山西——两侧呈现出较大的气候、景观差异。生产方式上:线北紧靠边关要塞,与西北游牧地区联系密切,半农半牧;线南伸向中原腹地,与华夏农耕文明紧紧拥抱,农业为主。 这条线对于山西来说非常特殊:中国地理干湿区划中,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
【陕西南北分界线——吕梁—太原—恒山一线】陕西省号称三秦大地,北部是黄土高原,南部则秦文化相去甚远,自然、人文景观更接近巴蜀。秦岭山脉,大体划分了陕西的南方与北方。秦岭陕西段,以北是千沟万壑、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以南是地形崎岖、草木葱茏的秦巴山地;以北是半湿润区的暖温带,以南是湿润区的亚热带。陕西的南方与北方分界跟中国一致:那就是秦岭,它是关中盆地与汉中盆地的天然分界,又是黄河流域与长江的分水岭。
【甘肃省南北分界线——乌鞘岭】甘肃拥有多个地理坐标,比如祁连山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的分界、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也是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不过,最中枢的位置,是一条体量并不大的山脉——乌鞘岭。乌鞘岭是黄土高原西部起点,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临界点,是河西走廊与陇东的地标。
【内蒙古南北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它是400毫米等降水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林地与草地的天然分界线。它也大致位于侯仁之先生提出的农牧交错带以及著名的胡焕庸线附近。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正好穿过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它大体划成了两个部分:此线以北,为草原、荒漠、戈壁,人口十分稀疏;此线以南是耕地、城市、林地,人口相对稠密。
【吉林省南北分界线——大大黑山一线】吉林省地图:它是一个大致呈西北—东南向的梯形,地形海拔西北低、东南高——西北部是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东南部则是长白山及其支脉组成的山区。中部细长的大黑山,成了两大地貌区的分界。此山的东、西两翼,分别是本省第一大城市长春与第二大城市吉林市。
【辽宁省南北分界线——暖温与中温带分界线】战国时期燕国东部疆域已经延伸到辽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秦代更是设立了辽东郡,统治今辽宁中南部。辽宁中南部长期处于中原王朝儒家农耕文化熏陶,北部则长期受白山黑水的游牧、渔猎文化影响。自然地理上,有一条看不见、但很神奇的线,在起着作用,那就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在辽宁地区的分界:大体为努鲁尔虎山—医巫闾山—北镇市—鞍山市—丹东市的连线。昔日辽东秦长城、明长城也在附近。
【新疆的南北分界——天山】新疆地形格局“三山夹两盆”,三山之中最中间是天山。天山并非一列山脉,而是以天山山脉为主的多列东西向山体组成的巨大山系,跨越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我国境内的天山总长约2400多公里,它像一条厚厚的书脊,将新疆大地分为南疆与北疆。除了主脉,天山在西北和东南各有分叉,构成了一个卧倒的「X」。总体上的新疆,以天山主脉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南疆为绿洲农业、北疆为游牧文明。
【青海省的南北分界——昆仑山-日月山一线】青海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三江源地区,即澜沧江、长江、黄河源区,二是柴达木高原。三是湟水谷地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一、二属青藏高原;一、三属于外流区,二属内流区。昆仑山—日月山连线为界,将青海分为两部分:一是南部外流区,拥有三江源和河湟谷地;一是北部内流区,拥有柴达木盆地和可可西里荒原。日月山,一般被视为黄土高原在青海分布的西界。
【西藏的南北分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一线】西藏在地理上,几乎也是中国的缩影——地形西北高、东北低,少有的河谷平原在东南;人口西北少、东南多,主要人口聚居在「一江两河」,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拉萨河的河谷。跟新疆类似,西藏从北到南,也大致有三列大的山脉:昆仑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一线,是西藏的中轴自然地理上,它是成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四川省的南北分界——胡焕庸线四川段】四川大致分成两大地理单元:一是属于青藏高原组成部分的川西高原山地区,一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川东平原丘陵区。四川的地理分界线是一条斜线,因此它可以视为南北分界、也可视为东西分界。四川胡线西北侧,是白雪皑皑的雪山,与青藏腹地相连;此线东南侧,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以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为中心。西北侧藏、羌文化区,东南侧是汉族儒家文化区。
【贵州省的南北分界——苗岭或明官道一线】1291年,元朝开辟从湖广直达云南的「普安道」,因为这条道的经营一个新省份在明初诞生,这就是贵州:今天的贵州版图就是以这条路为中轴的,杨志强教授称其为“苗疆走廊”,在其附近,则是苗岭山脉——这一线也是珠江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高原贵州以这条高耸的走廊为南北分界。北部是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南部是珠江流域的北盘江—南盘江水系。
【广西的南北分界——珠江一线】对于整个广西而言,珠江在古代不仅是母亲河,更是交通动脉——整个广西,正是以它为中心而建。以北:柳江孕育了柳州、漓江养育了桂林;以南: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北岸是受中原影响悠久、深远的官话区,以南则是白话及壮语、客家话等为主的方言区。此线也大致将广西将广西分成官话区与非官话区。
【江西省的南北分界——赣语和客家话分界线】北面长江、鄱阳湖汇聚所有的水系,东、西分别有武夷山、纵贯,南面是横亘的南岭——它们构成的马蹄形,就是江西的地形轮廓。北部鄱阳湖平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南下的客家人,选择了赣江上游的赣南山区。赣南山区与赣北平原格局分明,它们之间的界线恰好也是客家话与赣语区的分界线。我们参照《中国语言地图集》将这条界线描绘了出来。
【福建省南北分界——福州—上杭一线】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福建人民说着吴语、赣语、客家话、闽语,东北部还夹杂着些许官话。从文化上,福建很难简单地被分为两个部分。但自然地理上有一条重要的分界——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分界穿过了福建,这两个温度带都属于亚热带,其中中亚热带以黄、红壤为主,南亚热带以赤红壤为主。福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分界,大体为福州—闽清—永泰—德化—漳平—上杭的连线。
【浙江省的南北分界——钱塘江一线】钱塘江,本来的名字是浙江,因形状曲折得名。狭义的钱塘江或浙江,指的是杭州萧山闻家堰以下河段。广义的钱塘江,包括上游新安江、中游富春江、下游钱塘江,另有一说,将钱塘江正源视为衢江。古人很早就提出钱塘江是吴越分界。钱塘两岸,一侧是吴,一侧是越。江浙之地,向来有浙西、浙东之说。浙西大致对应吴地,平原低丘之地、重文;浙东大体对应越地,山谷海滨之地、崇武。省会杭州在界限上。
【江苏安徽的南北分界——江淮之间合肥-扬州一线】明代以来将苏南与淮河、长江流域的部分土地合并称为「南直隶」,清代称为「江南省」,后来分为安徽和江苏。这个「江南」名不副实:它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区三大方言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三大自然单元。安徽+江苏两省区域有淮河、长江两大横向水系,二者基本将两省分为相对独立的三大块。我们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划分这一区域的南北。
【河南省的南北分界——秦岭—颍河一线】河南省从西到东跨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水文上,它从北到南,覆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秦岭—淮河是公认的南北分界线,河南是唯一既有秦岭、又有淮河的省份。河南西部被秦岭一分为二,东部因为有四大流域,无法以淮河为界,我们选择了淮河的支流——颍河。秦岭—颍河连线,以北气候干燥,方言、习俗更接近山东、河北;此线以南气候湿润,文化习俗更接近湖北。
【山东的南北分界——黄河—齐长城一线】齐鲁大地,山东省的代称,是因为先秦时期这里是齐、鲁两大诸侯国的封地。自然山川,对两地疆域和文化形成了天然分割,这就是以泰山、沂山等为主构成的泰沂山脉。因地形地势,齐国在山脊线上修筑了中国最早的长城之一,齐长城。1200公里的齐长城修建在泰沂山脉山脊线上,是淮河流域和胶东半岛诸河流域的分水岭。齐长城向西延伸是黄河。黄河—齐长城,大体将山东分为南北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