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由于朱熹个人“丑闻”,一提起跟他有关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总免不了被刻意曲解,嗤之以鼻。实际上,关于朱熹那些“八卦消息”,当代真正研究朱熹的学者早就给正名了。

无论是各种传记,还是央视百家讲坛的《走进朱熹》,都明确打击了谣言。有些“仇朱分子”估计是“庆元党禁”时,韩侂胄那帮人“转世”的。跟朱熹似乎有“百世之仇”,生生世世都不肯放过朱熹,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这里就不再谈朱熹了,只谈一谈跟朱熹有关的这句名言“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确实说过类似的话:“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当代不少人一听到“存天理,灭人欲”六字,也不加以深究,就立马产生一种“还让不让人活”的本能冲动,认为“存天理,灭人欲”简直就是“扼杀人性”。但我要说的是,此“六字真言”不仅没有扼杀人性,恰恰还保护了人性。

因为朱熹还说过:“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难道意思还不够明确吗?正常的生理需求本来就是符合天理的,人欲只是指过分的欲求。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人与动物的共同点即都有“食色”两种欲望,但人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如果不通过长期“灭人欲”降低动物性欲求,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存天理”,人何以为人?更别谈求圣希贤了。所以曾国藩才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因此,“存天理,灭人欲”本来是为了“保护人性”的。倘若放纵人欲,反而是在“毁灭人性”。稍微有点慧根的人都知道,“人欲”是个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倘若不懂得加以控制,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我们经常会打这样一个比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这里的“天使”其实就相当于“天理”,“魔鬼”就相当于“人欲”。“天使”必须战胜“魔鬼”,就是在“存天理,灭人欲”。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佛教有杀盗淫妄酒五戒,出家人甚至不能接触女性,这可比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狠多了,你能说佛教是在扼杀人性吗?哪个正规宗教的戒律,以及哪个圣贤又不是在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呢?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苏格拉底说:“控制自己的欲望,认识自己的无知,做自己的主人。”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礼记.乐记》上说:“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王阳明也说过:“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天理”实际上就是《尚书》所谓的“道心”;王阳明所谓的“良知”;佛家所谓的“自性”;道家所谓的“道”;以及基督教所谓的“上帝”。

道家的

“人心死,道心活”;佛家的“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基督徒所祈祷的“识破撒旦,远离罪恶”;以及一般而言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其实都是在“存天理,灭人欲”。

只是“人欲”一词很容易被误解为“人的欲望”,好像不让人有欲望似的。但说实话,境界越高的人,的确欲望越少。正如庄子所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所谓的人欲就是过分和不正当的欲望,只是修行人要求更高点,必须从起心动念处“灭人欲”,才能逐渐接近自性,明了天理。所以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正如朱熹所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有人可能要说了,假如都“存天理,灭人欲”,不就阻碍社会发展了吗?这就好像说,假如都出家了,人类就不能繁衍,将会走向灭绝。实际上这不仅是在危言耸听,而且是在无理取闹。

自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别说是都出家,即便都去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也不可能啊。很多人,你就算逼他“存天理,灭人欲”,他都不会愿意,有什么好担心的。

再者,“存天理,灭人欲”是个人的修为,跟社会发展有关系吗?且真正能够“存天理,灭人欲”的人,境界肯定很高,智慧也很通达,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知比那些放纵欲望的人强多少倍,何谈阻碍?自古每当社会变乱到极点,出来拨乱反正的大都是主张“清虚淡泊”道家人物,试问阻碍社会发展了吗?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当然,还有人可能会说,“存天理,灭人欲”好是好,关键做不到啊,又有什么用呢?其实,修行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今天听了一句话觉得有道理,就马上能做到了。人都有很多习气,改掉习气需要时间。不怕改不掉,就怕不想改。暂时做不到不要紧,最怕的是自我放弃。

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有心向善尚且如“逆水行舟”,何况是自甘堕落呢?不断提升自己修为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生最伟大的意义。至于什么时候达到最高境界,那得因个人造化而定。但能立定此志,奋发向上,就是值得肯定的。

常见有人说某某人伪君子啊,某某人说到没做到啊,所以那话根本没什么用……随后自己也就因此“报废”了。想起来就有点搞笑,好的不学,尽学些坏样子。

所谓修行修自己,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个人因果个人受,个人生死个人了。真修好自己,假修害自己,伪君子难道就占了便宜吗?明白这个道理,与其到处看不惯,不如把自己修正好,自己内心顺畅了,看什么都会顺眼。
正确理解“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圣人之道都跳不出此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