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為“漢奸”,暗將日軍機密電報李宗仁,促成臺兒莊大捷

上世紀三十年代,雖然國民黨表面上統一了中國,但實質上,中國仍處於軍閥混戰狀態,廣東和廣西二省仍處於半獨立狀態。而早已侵入中國東北的日軍,利用中國當時的分裂局面,煽動地方實力派李宗仁同國民黨中央政府對抗,並派出各色人物去廣州遊說李宗仁。時任日軍參謀部第二課課長的和知鷹二多次與李宗仁會談,以期策反李宗仁,中國大連人夏文運則是他們的談話翻譯。

夏文運,1905年生於遼寧大連,1919年考入旅順師範學堂,1925年赴日本廣島高等師範學校留學。1929年從廣島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1931年完成碩士論文答辯,正式從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是中國最早的留學碩士之一。

他名為“漢奸”,暗將日軍機密電報李宗仁,促成臺兒莊大捷

夏文運

1931年,夏文運剛從日本回到中國,“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大舉侵佔東北。兵荒馬亂的年代,滿腹才學的夏文運找不到工作,生活無著。正在苦悶之際,經人介紹,他在偽“滿洲國”政府機關謀得一職。不久,受關東軍司令部情報課長和知鷹二中佐的邀請,擔任他的隨身翻譯。夏文運畢竟是飽學之士,做翻譯不久,就深得和知鷹二器重。

1935年6月,夏文運陪同和知鷹二長駐廣州。李宗仁與和知鷹二的歷次會談,都由夏文運做翻譯。會談中,李宗仁得知日本軍方也不是鐵板一塊,派系也多,當前就分成“南進”與“北進”兩派。東條英機、土肥原等人為代表的南進派,主張迅速佔領中國及東南亞;以荒木貞夫大將為代表的北進派,主張集中力量對付蘇聯。

和知鷹二屬於北進派,不支持擴大侵華戰爭,並與土肥原有矛盾。李宗仁雖未直接與夏文運交談,但夏文運卻給李宗仁留下了為人正派,才華橫溢之感覺。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人不可貌相”,看來有失偏頗。外部表象是內裡本質的反映,從一個人的外貌舉止,話語談吐,大體可以窺得這個人的品格修養,本性道德。李宗仁感覺夏文運人品不壞,因之,決定喚醒他的良知。一天,李宗仁單獨約見夏文運,將其請至自傢俬邸。李宗仁誇其才幹,評其應是有德之人,然後,李傾誠感言:現在我們的祖國如此破碎,你的故鄉大連也被敵人佔據,國將不國之時,你能甘心為敵人服務而無動於衷嗎?

他名為“漢奸”,暗將日軍機密電報李宗仁,促成臺兒莊大捷

聽得此言,夏文運心絃大動,頓時淚奔。他憶及自己少時被日人欺凌,哪怕無意多看日人一眼,也會遭受拳腳,鼻青臉腫;現在雖然聲名顯赫,衣食無憂,但亦常遭日人奚落刁難。亡國之奴何談尊嚴?末了,夏文運擦乾眼淚,鄭重表示:“如有機會報效祖國,當萬死不辭!” 李宗仁遂與之私下約定,讓其做秘密情報人員,刺探日方機密,並通過地下電臺和專用密碼,兩人單線聯繫。夏文運誠懇應允,還謝絕了任何報酬。

1936年上半年,夏文運發出日本派遣大批特務到印度支那活動的戰略情報。李宗仁以此判斷,認為日軍將施行南下戰略。1936年秋,李宗仁果斷將廣西省會從毗鄰印度支那的南寧內遷桂林。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上海、南京相繼淪陷,並出兵印度支那。

1937年12月,夏文運發出“日軍佔領南京後,將派第13師團從津浦線北上作戰。”李宗仁得報後,即令桂軍第31軍立即北撤,誘敵深入,待敵竄至淮河北岸,再加以堵截;並令李品仙等第11集團軍在津浦鐵路兩側夾攻,制敵於淮河以南,迫得日軍無法會合作戰。

1938年2月,夏文運又發出“日軍第5師團板垣徵四郎,擬從膠濟路南進蒙陰、沂水等地。”李宗仁就此分析,板垣徵四郎必將進攻臨沂。立即命令龐炳勳部,運動至臨沂附近阻敵,又調張自忠59軍北上馳援龐炳勳。龐部、張部在臨沂殲敵3000多人。李宗仁的這一提早部署,擊碎了板垣師團與磯谷廉介第10師團會合的美夢。1938年4月7日,臺兒莊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共殲敵2萬餘眾,磯谷師團的主力被徹底殲滅。

他名為“漢奸”,暗將日軍機密電報李宗仁,促成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戰役是抗戰初期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

1939年4月,夏文運發電詳細報告日軍掃蕩第五戰區的戰略及兵力部署情報。據此,李宗仁未雨綢繆,排兵佈陣,經過月餘苦戰,終於擊潰掃蕩日軍,斃敵5000餘人。

若干年後,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說:“夏文運冒生命危險,為我方蒐集情報……未受政府任何名義,也未受政府分毫接濟……其情報的迅速正確,抗戰初期可說是獨一無二。”

此後不久,和知鷹二因反對侵華而調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入上海租界,夏文運失去庇護,其行為遭日方懷疑。就在日本特務即將抓捕他時,幸而他有察覺,被迫逃往山西太原。從此,與李宗仁的情報聯繫中斷。

夏文運在日軍佔領的太原任偽《新民報》社社長,1943年至1945年4月任偽山西省政府建設廳廳長。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夏文運在北平被國民政府逮捕入獄。1947年,經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保釋出獄。

他名為“漢奸”,暗將日軍機密電報李宗仁,促成臺兒莊大捷

出獄後的夏文運先回上海定居。1950年,他前往香港,轉而去日本。1955年,他與小其25歲的一日本女護士再婚,生有一女一子。1978年,夏文運病逝於日本東京,終年73歲。他的英名已載入《大連人物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