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提到APP内有扣费陷阱或广告植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这种乱象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但没想到的是如今这种乱象不仅不知收敛,还在道德底线的边缘疯狂试探,把魔爪伸向了儿童群体。

据新京报调查发现,在安卓应用市场下载的排名靠前的15款儿童APP中,有13款APP存在付费项目、13款收集了至少一项隐私权限、11款有广告存在,这其中不乏丰胸及色情暗示等低俗内容。

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对于APP中的付费项目,有的家长表示软件应用中有付费项目可以理解,但把这项功能用到儿童APP里就显然变味了,孩子们会单纯的因为贪恋好玩而陷入盲目消费中。

根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在2017年9月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端智库论坛上,腾讯游戏总监王磊表示,若接到不理性消费投诉,认定是未成年人行为,将一律退费。

相比于付费陷阱,更让人作呕的是APP中存在大量的广告,在使用过程中,会时有冒出“腹黑老公太嚣张”、“阔少的契约萌妻”等图片推送,在点击这些图片之后,页面会自动跳转至非儿童类的阅读APP、直播APP的安装连接。

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被一些错误信息所左右,他们作为社会中最需要保护的群体,我们要重视同他们有关的一切事物,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对于儿童来说,仅仅让有害APP不进入校园是不够的,要做到全方位呵护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就要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产生,必须在儿童APP的开发、运营以及监管中实行最高伦理标准。

根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截止2017年底,7岁儿童触网比例达到27.9%,10岁前儿童触网比例约70%,而小学生中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更是高达64.2%。

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问题APP如此明目张胆的走进儿童视野,利用孩子对金钱的模糊概念诱惑其消费、借助此类平台传播不良信息,其间种种,也都反映出监管部门和家长在这一方面存在的漏洞,缺乏对儿童手机APP的关注,才让那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APP运营商的监管,制定有效的措施,重拳出击,打击不法平台,要求运营商必须按规定提供适合某一年龄段用户的服务(包括广告),比如适合儿童玩的游戏就不能出现成年人看的游戏画面、广告推送内容等。

儿童APP乱象频发,运营商们不要再秀道德下限了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家长也要时时关注孩子所使用的APP,合理安排他们游戏休闲时间,此外一旦发现APP存在问题,就要立即反应,只有各方共同作用,才能彻底净化网络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