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这个德宏人好样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村里的事没有小事。”这是芒市镇松树寨芒晃村村民小组长莫俊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位80后小伙,“做事认真负责”是村民给他贴上的标签。当选村民小组长后,这个“标签”就一直伴随着他。

莫俊英务过农、当过兵、打过工,年纪不大却经历丰富。他感受过部队的严厉,也体味过打工的艰辛与孤独。2015年的一天,成为他人生的分界线。那一天,芒晃村民小组开展换届选举,村民们说:“我们就选莫俊英,他为人实诚,有文化,还是大学生。”当选村民小组长后,“如何让村民致富”被他写在工作本子上,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村寨发展上。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这个德宏人好样的

建设傣家新农村

莫俊英刚当上村民小组长那年,一次外地的同志来村里参观后留下了一句话:“新农村就这个样子?”这句话让他寝食难安。

傣家新农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必须要建设真正的傣家新农村。他暗暗在心里下了决心。

建设新农村,先从改善环境卫生开始。莫俊英率领村干部每天坚持为村里打扫卫生,清扫道路,下河除污,冲洗厕所,无论有多脏、有多累,无论下雨还是日晒,他们都雷打不动,这样一干就是7个多月。

渐渐地,他们的行动感染了村民,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走出家门帮助打扫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寒冬的一晚,让他记忆犹新。由于临时有事,夜深了还要通知村民打扫卫生。原本想着没有多少人来配合工作,谁料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大家忙里忙外,认真清扫地面,甚至还有老人接上了水管冲洗地面。

为让村寨环境更上一层楼,莫俊英还向上争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壁画宣传项目和村内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如今步入芒晃村,一幅幅傣家生活美好画面展现在面前。“现在我们寨子不仅外表变漂亮了,村民的精气神也提了起来。”莫俊英说。

倾听民意列清单

莫俊英手中有一份清单,沉甸甸的,让他时刻惦念。

上任后,莫俊英便召集全村父老乡亲齐聚一堂,倾听民意,共商村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梳理成清单,林林总总12项问题,都被他认真记录了下来。

2015年至2017年,他拿着这份清单,带领村干部忙前忙后,找党委、找政府、找相关部门寻求处理办法。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全村179人有了养老保险,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130平方米,支砌排水沟254立方米,绿化面积84平方米,寨门、泼水广场、党员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一一建成……看着清单所列的一个个项目被划去,村干部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村民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村里还建立了微信群,大事小事都反映在微信群里,外人进村乱贴广告、哪家牛跑出围栏了,都被一一发到了微信群里。莫俊英笑着说:“用心服务群众,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凝聚民心促发展

为了传承发扬傣家文化,凝聚民心,2016年3月村里组建了男女象脚鼓队。随后还成立了男子棍术、铓锣、龙舟队4支文艺队伍,共有队员100多人。

这些队伍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成绩亮眼。他们获得过全市金鼓大王二等奖、芒市老年协会傣家健身操二等奖、泼水节传统龙舟赛一二三名,并参加了金小凤艺术团昆明跨年晚会和芒市各类活动。说起这个,莫俊英很骄傲:“村里的文艺队参加各类活动从来都是义务表演,不会向我申请任何误工费。”

此外,莫俊英还带领班子做通了村民思想工作,把土地无偿提供给市上建设芒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不为别的,这就是文化自信,就是要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这样就把大家聚在了一起,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莫俊英说。

一心一意跟党走,关注时政谋发展。莫俊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践行“两学一做”,关注时事政治,紧盯上级工作部署,始终把村寨的发展统一到上级的工作要求上来。芒市启动“河长制”后,芒晃村民小组也启动了“沟长制”,让全村的人都参与到村内环境整治中来;看到全市要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莫俊英提出建设文化傣寨、绿色傣寨、养生傣寨……用他的话说:“跟着党走,未来会更好。”

莫俊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的嘱托,在芒晃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情况下,与班子成员研究决定把芒晃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村民进城务工。2017年,主动与芒市金湖湾水上娱乐有限公司合作,公司在芒晃开设了10多个铺面,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

莫俊英用实干践行着他的梦想,用优异的工作成绩交给了全村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2017年、2018年,他被评为芒市镇优秀共产党员,树立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