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何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从老师学生两方面可看出其中的道理

书法,在当今社会不仅起着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巨大作用,还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和重视,我国书法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早在周代,人们就把书法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汉代以书取士;晋代设书学博士;唐代开设书法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后世也一直都把书法教育作为重要的课程,儿童一入学,便开始要求练写字,字与写字几乎同时进行。历史上也曾涌现出无数卓越的书法家。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十分重视并且擅长书法,他们不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里,还是在全国解放后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也一直都在发挥书法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古今书法家为我们今天学习书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学校为何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从老师学生两方面可看出其中的道理

当然,我们今天学习书法的目的,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是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因为字是写给别人看的,假如写的字让别人辨认不出来,就起不到交际的作用,于人于己都不方便。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平时有很多青年给他写信,但由于写的字实在是认不出,只好不回信。有所函授大学曾刊登启事,说校方收有数万元汇款无法处理,原因是这些汇款单上有些字无法辨认,弄不清汇款人的姓名、地址和汇款用途。《人民日报》也曾登载读者来信,反映有些参加工作的青年,由于书写基础太差,影响办事效率,甚至出差错,不少求职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用人单位“以貌取人”而拒之门外。由此看来,学习书法对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来说都很重要;而对于在校生来说,就更重要。

学校为何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从老师学生两方面可看出其中的道理

提到人们的字写得不好,社会上便习惯于责怪普及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校不重视书法教育。其实,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小学阶段、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写字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即使没有专门开设书法课,语文教学也总是要进行写字训练的。只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训练时,要求不严格或方法不正确,对学生习字,既不进行具体指导,又不加以管束,放任自流,批改写字作业写个“阅”便算数。产生这种做法的原因,固然与这些教师的工作态度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们自己也不太懂得书法,对字的好坏说不出个所以然,甚至有些教师自己也写不好字。这且不说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写字也会产生副作用。因为学生天天照着黑板抄笔记,就等于天天在临“帖”。学生的字写得好坏,跟黑板上的“范本”有很大关系,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写出一手好字,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好像无形中在给学生上书法课。否则,学生写字一开始就受到不良影响,以后便难以改正。古人云:“字为人之衣冠”;人们常说教师为人师表”,而“字”则是教师的“外衣”;作为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谁不想穿上一套整洁漂亮的外衣呢!

学校为何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从老师学生两方面可看出其中的道理

再说,学校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人才场所,教师负有特殊的责任,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和职业技能。而书法教育也是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人性情急躁,缺乏耐性,粗枝大叶,独断专行;郭沫若同志认为:练习写字既练字又练人,可以陶情养性,逐渐消除这些坏毛病。朱德同志也说过:写字是一种体力劳动。”在《书法》杂志介绍中,他曾一度右臂酸麻,后用坚持练大字的方法治愈了这一疾病。有关专家也认为,经常写字可以锻炼身体,调节精神,保持血脉通畅,精力旺盛,有益于健康长寿。因为写字时必须绝虑凝神,心平气静;磨墨动笔,就好像练太极气功一样。正是由于学习书法有这些好处,因此很多人都把练习书法作为个人生活的一种需要,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成了习惯。古代毛笔字写得好的不乏其人,其书写生活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实,学书法也是一项简单而高尚的文化活动,我们毕竟每天都在和笔墨打交道,何不借这些优越便捷的条件,而学一学书法呢。

学校为何越来越重视书法教育?从老师学生两方面可看出其中的道理

作为一个在校生,我们应当把书法也作为学习的一种乐趣,在书法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品行,为我们以后的道路铺设了一条明路。而作为一个教师,只有把字写好了,才能更好的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才能为自己的外在形象穿上一件整洁漂亮的外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