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怎样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老年人心理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达到老年期的人口愈来愈多,因而相应的老年性精神障碍也不断增加。对于预防老年病,怎样对待老年人心理卫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重视老年心理卫生。老年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卫生与健康,而且也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不良的心理、情绪状态会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①智力正常。对老年人来说,能适应生活,具有一般的生活能力,思路清楚是智力正常的表现。②情绪愉快而稳定。人的情绪愉快而稳定是人的情绪健全的重要标志。愉快表示身心活动和谐。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是情绪健全的表现。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也是情绪健全的表现。③心理协调。人的思想与行动相统一,称为心理协调。老年人行为有条不紊是心理协调的表现。④人际关系的适应。⑤反应适度。老年人对事物反应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⑥心理行为符合年龄。

(2)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同良好的自然环境一样,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老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环境,构成了老年人的心理环境。这些心理环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情绪状态,影响他们的健康。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对身心健康颇有益处。

创造良好的心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使心理环境内容丰富多彩。②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学习,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寂寞感。③培养业余爱好,能增进生活情趣,调剂精神生活,改善心境。生活有规律,使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富有节奏感,有利于身心健康。

(3)老年心理卫生的原则。树立与巩固正确的世界观,实事求是地、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一切,并能冷静、妥善地予以处理,避免偏激、固执等心理偏差的产生,保证心理反应适度。

①正确对待环境刺激。老年人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应力求安静,但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完全保证,例如环境中的噪音等不利因素时常存在,老年人如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这些刺激,则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是保护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老年人要善于在刺激中保持和调节情绪。

②防止和克服心理冲突。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而引起的强烈或持续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老年人在生活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心理冲突,但要力求控制其强度,持续时间不要过长,老年人要开朗、直率、畅所欲言,消除心理压力,解除心理冲突。

③陶冶情操,克服那些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个性因素,就能很好地适应人际关系,经常获得满意感。脾气暴躁、性格孤僻,易产生不满意感与不安全感,有害心理健康。

④要有自知之明。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状况,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行为,促进心理健康。要根据自己的体力与智力等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去做力所不及之事,否则会在挫折面前心绪不定,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