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未批捕逮捕,仍然有可能被法院判处实刑

曾办理过一件现货原油平台案件,就是当事人开办了公司,与国资背景的商品交易所合作后,成为其会员单位,会员单位利用关联公司吸引投资者进行现货原油投资,后投资者发生巨额亏损。而会员单位的交易行为涉嫌非法期货交易,并无资质,案件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或诈骗罪。开庭前,其中一位被告人一直处于取保候审状态,未被羁押。上午开庭后,我们还一同走出法庭,下午继续开庭,后来在下午休闲后这位取保候审的被告人被当庭羁押,押解至看守所。后果难料,实刑难免。

接上期话题,如果当事人在批捕阶段未被批捕,最终的案件走向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未被起诉,也不会被法院追究刑事责任。此类主要是证据不足不捕,经过侦查机关侦查后,仍然证据不足,侦查机关不移送检察机关起诉;或是侦查机关移送起诉后,检察院认为证据仍然不足,法定不起诉。实务中是存在这类案件的,包括抓错人了,后来和稀泥,案件下行;或是证据确实不足,不足以认定为构成犯罪。

二是法院判处缓刑。如果当事人被取保候审,说明案件的社会危害性、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判处缓刑的可能性较大。家属和律师都要努力保持这项成果,争取法院判处缓刑。但往往纠结的是,在取保候审阶段,被告人认为自己是无罪的,或证据是不足,但为了取保候审而主动认罪,内心会处于纠结状态。此类案件,要个案分析。一方面,如果翻供,可能会被羁押,也可能会真的被认定为证据不足,要基于案件事实,综合考虑。

三是法院判处实刑。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看,即使法定刑3至10年,仍然有可能会被取保候审,但缓刑的适用条件是法定刑3年及以下有期徒刑,故如果法院认为当事人要判处3年以上,则必然要当庭采取逮捕措施,或在法院开庭前就将被告人逮捕。另外,即使是法定刑3年以下,如果法院认为案件情节较重等情形,可能要判处实刑的,也可能会逮捕被告人。所以,不要认为取保候审后,法院就一定判处缓刑。

本期说的是检察院未批捕后的可能结果,如果检察院批捕当事人,后续又将面临怎么的境地呢?下期继续讲。(作者:宁波 吴专生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