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中國人應不應該過聖誕節?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幾年來此話題頗多。

有的人認為應該過,而且要用我們自己的方式過聖誕,為自己放鬆找一個藉口,讓聖誕節融入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種尋找快樂的方式吧。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有的人則認為不應該過,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國有自己的節日,為什麼非要過西方的節日呢?每個國家都有它自己的習俗,這樣才有一個國家的特色。弄不懂為什麼有些人任何東西都要學老外?為什麼要崇洋媚外?難道外國的月亮就格外圓嗎?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然而,有爭議就必有糾紛,有糾紛就必有來由,接下來小編用大數據來告訴你應不應該過聖誕節。

聖誕節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

小編只知道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如今,變成了宗教和西方傳統文化的混合體。小編就不在這邊贅述了。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小編通過沃德社會氣象臺的數據,發現自18年12月22日至今共產生了36萬條信息。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17年12月22日至25日,共產生了759萬條實時信息。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16年12月22日至25日,也產生了286萬的實時信息。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根據態勢分析發現,2018年網友們對於“聖誕節”的討論聲量明顯降低,而

微博數據佔比更是逐年降低,今年最為明顯。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從評價分析中,能夠看出2018年的評價屬性中,積極評價和消極經濟都是近三年來最低

的,且中性佔比較高,說明網友們的評價不帶感情色彩,只是客觀的描述“聖誕節”一事。

那麼,為什麼國人會戀上國外的節日?又為什麼今年網友們對於“聖誕節”的態度會這樣呢?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近年,我們生活壓力大,別說過節了,就連過年都天天在忙碌,都差不多快要沒時間了。要麼沒有假期,要麼一票難求,要麼沒錢。回想近幾年的節氣,中國確實是比往年要重視自家節日,但卻沒有重視起節日氛圍,導致國人為了氛圍而眷戀著國外的節日。比如什麼西方情人節、聖誕節等。

為什麼大家會戀上國外的節日?小編分析了以下幾點:

1.新時代的驅動下,人們熱衷於追求新鮮事物。比如:唱神曲、追潮流等,尤其在90後大軍的引領下,不拘束於傳統,甚至有點反傳統的90後甚至00後的思想,導致西方節日在市場大熱。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2.中國傳統節日多,習俗多又複雜,在煩憂的國度裡尋求簡單的節日確實是有點兒難,然而國外熱門節日卻簡單粗暴。已經漸漸失去對傳統文化認識的群眾,再加上被商家引誘、“烏合之眾”的經營商的推動下,大家的思想就形成了“反正是節日,過誰的不是一樣過。”和“省時省力省人情”的國外節日就這樣風靡中國了。

3.與此同時,由於教育的缺失,對傳統文化的引導少之又少。“一己私利”過重,未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也沒有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取向。把儒家思想導致全民喪失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4.反教育中有一條叫反滲透,聖誕節已經入侵國人的心智,甚至已經滲透到國人的內心了。對於這些國外的節日該不該反?如何反?這是一個問題,是不是做出了反的行動就等於滲透了?這又是一個問題。

今年網友們對於“聖誕節”的態度中性評價佔比較高,小編分析的原因如下:

1.中美關係緊張

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9月24日,美軍B52再闖南海,使美中兩國關係緊張。而在此之前,中美經貿摩擦始末一覽,自去年8月份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貿易代表審查“中國貿易行為”,對中國發起“301調查”,過去一年來中美貿易問題持續發酵,雙方緊張局勢愈演愈烈,使國人對於聖誕節的態度有所改變。

2.國家支持傳統節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自2017年《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文件。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今年舉辦了文化類節目走紅,是近年來熒屏上的一大亮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等節目,如汩汩清流浸潤著觀眾的心靈,注入了文化味、打起了文化牌,口碑上佳。

3.識破商家靠節氣漲價“套路”

在中國流行起了聖誕節的風氣後,不知道何時起,蘋果成了最大的亮點。人人都說在聖誕節前的平安夜要吃蘋果,保平安,保健康。這都是商家搞出來的活動,在聖誕節來臨之時,蘋果明顯漲價了許多,這些都是與節日並無直接關係,卻被惡意炒出高價。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有著它的深遠意義,並且這些都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傳統節日。

當國人過分戀上國外節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想象一下街邊的景象了。街頭張燈結綵,處處赫然寫著“聖誕節快樂”、聖誕帽、聖誕服、聖誕禮物、聖誕飾品,人與人之間互道著聖誕快樂。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而當我們的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等傳統的大節,街邊也有傳統節日的氣息,但是卻總是少了那麼一點味道。

外來節日的步步緊逼,傳統節日的節節退讓,這已經是一個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現象。而現在許多人,只想過西方情人節與聖誕節而不想過什麼端午節、冬至節,只知道聖誕老人而不再過問屈原,這也已經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無奈現象。


傳統與流行的碰撞,大數據告訴你,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在接軌新時代,容納大千世界,追求更多的潮流與文化,但我們時刻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我們身上肩負著的是弘揚與傳承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

所以,對於外國節日,理應秉持不主張,不宣傳,不弘揚的態度。首先要把自家節日過好、傳承好,再去思考人家的節日,雖然中西方文和諧並存十分重要,但也要牢記,切莫本末倒置,讓我們飄曳的傳統之風被西方文化所掩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