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圣诞节?

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几年来此话题颇多。

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而且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过圣诞,为自己放松找一个借口,让圣诞节融入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方式吧。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有的人则认为不应该过,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国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过西方的节日呢?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习俗,这样才有一个国家的特色。弄不懂为什么有些人任何东西都要学老外?为什么要崇洋媚外?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格外圆吗?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然而,有争议就必有纠纷,有纠纷就必有来由,接下来小编用大数据来告诉你应不应该过圣诞节。

圣诞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小编只知道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如今,变成了宗教和西方传统文化的混合体。小编就不在这边赘述了。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小编通过沃德社会气象台的数据,发现自18年12月22日至今共产生了36万条信息。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17年12月22日至25日,共产生了759万条实时信息。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16年12月22日至25日,也产生了286万的实时信息。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根据态势分析发现,2018年网友们对于“圣诞节”的讨论声量明显降低,而

微博数据占比更是逐年降低,今年最为明显。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从评价分析中,能够看出2018年的评价属性中,积极评价和消极经济都是近三年来最低

的,且中性占比较高,说明网友们的评价不带感情色彩,只是客观的描述“圣诞节”一事。

那么,为什么国人会恋上国外的节日?又为什么今年网友们对于“圣诞节”的态度会这样呢?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近年,我们生活压力大,别说过节了,就连过年都天天在忙碌,都差不多快要没时间了。要么没有假期,要么一票难求,要么没钱。回想近几年的节气,中国确实是比往年要重视自家节日,但却没有重视起节日氛围,导致国人为了氛围而眷恋着国外的节日。比如什么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

为什么大家会恋上国外的节日?小编分析了以下几点:

1.新时代的驱动下,人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比如:唱神曲、追潮流等,尤其在90后大军的引领下,不拘束于传统,甚至有点反传统的90后甚至00后的思想,导致西方节日在市场大热。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2.中国传统节日多,习俗多又复杂,在烦忧的国度里寻求简单的节日确实是有点儿难,然而国外热门节日却简单粗暴。已经渐渐失去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群众,再加上被商家引诱、“乌合之众”的经营商的推动下,大家的思想就形成了“反正是节日,过谁的不是一样过。”和“省时省力省人情”的国外节日就这样风靡中国了。

3.与此同时,由于教育的缺失,对传统文化的引导少之又少。“一己私利”过重,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没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把儒家思想导致全民丧失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4.反教育中有一条叫反渗透,圣诞节已经入侵国人的心智,甚至已经渗透到国人的内心了。对于这些国外的节日该不该反?如何反?这是一个问题,是不是做出了反的行动就等于渗透了?这又是一个问题。

今年网友们对于“圣诞节”的态度中性评价占比较高,小编分析的原因如下:

1.中美关系紧张

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审查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9月24日,美军B52再闯南海,使美中两国关系紧张。而在此之前,中美经贸摩擦始末一览,自去年8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贸易代表审查“中国贸易行为”,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过去一年来中美贸易问题持续发酵,双方紧张局势愈演愈烈,使国人对于圣诞节的态度有所改变。

2.国家支持传统节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自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今年举办了文化类节目走红,是近年来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如汩汩清流浸润着观众的心灵,注入了文化味、打起了文化牌,口碑上佳。

3.识破商家靠节气涨价“套路”

在中国流行起了圣诞节的风气后,不知道何时起,苹果成了最大的亮点。人人都说在圣诞节前的平安夜要吃苹果,保平安,保健康。这都是商家搞出来的活动,在圣诞节来临之时,苹果明显涨价了许多,这些都是与节日并无直接关系,却被恶意炒出高价。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有着它的深远意义,并且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节日。

当国人过分恋上国外节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街边的景象了。街头张灯结彩,处处赫然写着“圣诞节快乐”、圣诞帽、圣诞服、圣诞礼物、圣诞饰品,人与人之间互道着圣诞快乐。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而当我们的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的大节,街边也有传统节日的气息,但是却总是少了那么一点味道。

外来节日的步步紧逼,传统节日的节节退让,这已经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象。而现在许多人,只想过西方情人节与圣诞节而不想过什么端午节、冬至节,只知道圣诞老人而不再过问屈原,这也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无奈现象。


传统与流行的碰撞,大数据告诉你,国人是否应该过圣诞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接轨新时代,容纳大千世界,追求更多的潮流与文化,但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身上肩负着的是弘扬与传承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所以,对于外国节日,理应秉持不主张,不宣传,不弘扬的态度。首先要把自家节日过好、传承好,再去思考人家的节日,虽然中西方文和谐并存十分重要,但也要牢记,切莫本末倒置,让我们飘曳的传统之风被西方文化所掩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