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考研」考研视角解读公共管理学要点02

「公共管理学考研」考研视角解读公共管理学要点02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的形成


(1)战略规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

①战略规划的基本假设是组织能够预测它周围环境的发展动态,并能控制它,或简单地认为它是稳定的。

②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有意识的正式规划过程。

③思考与行动可分开。

④原则上由首席执行官整个战略进程,实际上由全体计划人员负责。

⑤认为战略一经制定,就自然而然得到执行。

(2)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

战略管理旨在将计划功能与整体的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它不仅包括战略计划过程,而且把战略扩大到包含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在内的更大的范围。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的演进,是种管理模式和框架的全面变迁。

①从线性假设到非连续假设。在环境假设上,战略规划将组织环境假设为一个线性变动的连续过程;战略管理将环境看成一个不断变动的非连续过程。

②从以方案为焦点到以行动为焦点。在战略焦点上,战略规划强调思考与行动分开,注重最优化战略的制定和正式行动方案的形成;战略管理则将思考与行动统一,强调全面管理过程,焦点在于战略性思考与行动。

③从过程取向到结果取向。

④从集中化到分散化。在战略主体上,战略规划将决策权力集中于高层;战略管理关注整合组织力量实现战略目标,强调决策权力的化与参与化。

⑤从正式计划到应急战略。在战略形成上,战略规划注重通过深思虑或理性的分析去形成正式的计划,将战略产生看成受控的、有意识的规则过程;战略管理强调通过间或的学习、偶然的发现、灵感、直觉等非理发思维,以及对意外模式的认识去看不可预知的机会和非连续事件。

⑥从理性到非理性。在战略思维上,战略规划是理性主义的,但是战略管理则强调非理性思维。

⑦从关注外部环境到关注内部因素。在战略视野上,战略规划是由外到内的,将环境看作客观的存在,组织要去适应相关的环境,忽视组织内部;战略管理是由内到外的,坚持资源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把核心竞争力看作一个组织共同学习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