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位于邯郸市内。台高26米,中间夯筑,外用砖砌。台南北两侧有蹬道,可通台顶。现存主要建筑有武灵馆、如意轩、回澜、据胜亭等,最高处的门额上书有“武灵丛台”四个大字。台上原题咏碑碣甚多,惜多散失,现存仅明清一部分,其中有明万历癸己(1593年)“赵武灵丛台遗址”碑,颇有价值。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在台的北侧有座七贤祠,是为纪念赵国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和赵奢而建立的。最早,在台下建三忠、四贤二祠。但随着丛台建筑的几次被毁,二祠也已不复存在。只是在后来重修丛台时,才重建这座七贤祠。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在湖中央有座“望诸榭”,是为纪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乐毅而建。丛台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前325年——前299年),故称为“武灵丛台”。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国君,为了国家的强盛,他敢于革除传统习俗,推行“胡服骑射”,并带头穿胡服,骑马射箭,操练兵马,使赵国成为战国的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之一。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王修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居高临下,观看操练兵马。同时也是他休息和娱乐的地方。丛台一名,始见于《汉书·高后记》,高后元年(前187年)“夏五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唐颜师古注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当时丛台分上、下两层,建筑众多。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史载丛台上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缀美妙,名扬列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到丛台游览,吟诗作赋。杜甫在《壮游》诗中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清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岗。射飞曾纵粒,引臂落鹙鸲”。可见丛台当时还是很热闹的地方。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二千多年来,丛台建筑多次毁坏与重修,已改变了原来的规模和布局,失去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如台的顶部原是平台,名日“武灵台”,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亭于台上,名曰“据胜亭”。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现在的丛台建筑,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建的。解放后,以武灵丛台为中心,修建了人民公园。

武灵丛台——邯郸市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终于一睹真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