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即將攻陷北京城,大明末代皇帝崇禎心灰意冷,開始著手督促家屬們在落入敵人之手之前以身殉國。明熹宗之張皇后及崇禎周皇后、袁貴妃在皇帝的指令下紛紛“自盡”,15歲的坤興公主被招來後聽到父皇感嘆說:“不幸出生在帝王之家,以致遭遇今天的亡國之禍,這或許是你今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了。”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沒等公主真正見識到什麼是亡國之禍,皇上已經親手製造了女兒的殺身之禍:她的左臂被砍斷,右肩也中了一刀,頓時暈倒在血泊中。不過崇禎行事太過匆忙,以為公主失血過多必然沒救了,來不及補上幾刀就去了煤山上吊。結果公主在昏迷五天之後又醒了過來,後來被清朝收留,改封為“長平公主”。您要是對此感到奇怪:怎麼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而不是富有滿族特色的“格格”呢?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見了皇帝的女兒不應該規規矩矩道一聲“格格吉祥”嗎?為了避免入宮時因為失儀而被人用棍架起來以一道優美的弧線騰空扔出門外,您就需要補補課,認真學習一下清朝的封號制度和稱呼禮儀了。關於風流天子乾隆帝,民間流傳著一段動人的傳說:當年乾隆帝前往江南巡視期間,在大明湖畔與一位美麗的女子夏雨荷發生了一段露水姻緣並珠胎暗結生下女兒紫薇。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若干年後,紫薇帶著親生父親當年留下的信物前往京城尋親,最終被封為了明珠格格。而京城中一名本來和皇室血統毫無關係的女飛賊小燕子,也陰差陽錯成了還珠格格。民間女子華麗轉身為高貴格格的故事滿足了萬千少女秒變白富美的美麗夢想,因而大受歡迎。不過,如果您當真是皇帝流落在民間的女兒,恐怕這輩子無緣做“格格”了,只能在認親後繼續當歷代都有的“公主”。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清史稿》裡記載:早在努爾哈赤時代,滿族人還只是一個在白山黑水之間過著騎馬打獵生活的遊牧部族,族人之間沒有細緻煩瑣的身份講究,首領、貴族的女兒跟平民家的閨女在稱呼上沒什麼區別,所有的父親都叫阿瑪,母親為額涅或額娘,兒子是阿哥,只要還沒有出嫁,年輕小姑娘都句“格格”,相當於可以被人稱呼一那時候壓根就漢語中的姑娘、小姐。不存在公主、郡主的名號,努爾哈赤的長女就叫“東果格格次女則叫“嫩哲格格”。可人關以後,當皇帝就得有天子的威嚴,皇親國戚也得有貴族的氣派,怎麼才能表現出尊貴優越的身份呢?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於是皇太極在既參考漢族禮制同時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制定了清朝的封號系統。皇帝的女兒小時候可以按照滿族慣例被稱為“格格”,但成年後就要進行特定的冊封儀式,由此獲得正式封號,從此,奴婢或者外人進宮覲見時,就要改口稱“公主”了。公主也是有等級的:皇后乃是後宮正主,她所生的女兒可以獲得“固倫公主”的封號,“固倫”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帝是天子,他的女兒自然也配得上天下”二字;妃子的女兒和皇帝的養女按規定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和碩”為“一方”之意,下”,相比於“天代表的地理範圍稍微小一點,也尊貴一但方,氣勢非凡當然,女兒的封號最終還是由皇阿瑪拍板欽定,如果您跟父皇關係搞得好,特別受寵愛,體制也完全不是什麼問題,照樣有妃子所生女兒被破格封為固倫公主的例子。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比如乾隆帝的第十個女兒和孝公主,是乾隆帝65歲時的“老來女”,她出生的時候,姐姐們早就成年出嫁甚至一大把年紀了,和孝公主自然成了掌上明珠。據說這位公主不但長相酷似乾隆帝,而且不愛紅裝愛武裝,一副標準的女漢子形象,經常女扮男裝跟隨皇阿瑪騎馬打獵、拉弓射箭,這在講究女子溫柔賢惠的古代,實屬少見。雖然她的母親惇妃汪氏不是皇后,理論上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這一級別,但她13歲時就破格成了固倫公主,後來下嫁給了當朝大紅人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所以,當一大清早奴婢們畢恭畢敬地向您打千行禮“給××格格請安”時,千萬不要夢幻般地以為自己身處皇宮之中,還是老老實實待在王府裡享受自己“格格”的身份吧。

崇禎十七年,為何明朝的公主到了清朝還是“公主”呢?

小編覺得這位公主的命也是大,就像電視劇裡的一樣,這樣的歷史事實,還是挺好的。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大家沒看到文章之前是怎麼想的呢?說說大家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