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之,他做起了炸串,成為了小吃界的一匹黑馬

近兩年,在餐飲行業發展集體低迷情況下,小吃卻成為一匹黑馬,市場規模直逼4000億!西少爺的聯合創始人袁澤陸離開西少爺之後,也依然選擇在小吃領域繼續深耕。在火鍋串串的紅海領域裡,他卻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做起了炸串。20平米炸串店,日均營業額能達到1萬!袁澤陸是如何找到突破口的?小吃又該如何創新?

在被問到為什麼選擇炸串時,袁澤陸開門見山的提出自己的核心觀點:選擇品類一定要遵循“大邏輯”和“小邏輯”。也就是說符合整體餐飲環境的“大邏輯”背景下,在市場上用自己的“小邏輯”推出合適的產品!

反其道而行之,他做起了炸串,成为了小吃界的一匹黑马

說到炸串,它本發源於樂山,袁澤陸在過去兩年飛了不下10次樂山去考察品類。在過程中他發現,雖然串串作為相當大的業態成為當地的生活習慣,但是北方市場卻以燒烤居多,最終通過與北京市場的結合,選擇炸串。

一方面,炸串本身與燒烤的本質無疑,都是通過油高溫炙烤“炸出來”,所以炸串也比較接近燒烤的感覺。而另一方面,燒烤的場景更多在夜宵等,把“類燒烤”的炸串做成小吃,人們就可以隨時隨地都享受串串的美味。

袁澤陸分析火鍋串串市場競爭時談到:“首先火鍋串串這個品類早已飽和沒有新意,而且北京的火鍋串串市場早已經被早期的馬路邊邊、鋼管廠等成熟品牌佔據。”在這樣的情況下繼續涉足火鍋串串的話,基本沒有更多機會了。所以直接不考慮。

小吃的特點之一就是“小”,然而市面上的小吃其實並不夠細化,比如衢州小吃,東南亞小吃,做著做著還是做成了體驗式的大店。袁澤陸希望在整個過程中能夠利用受眾強烈的記憶、成熟的市場教育,讓年輕的受眾可以輕鬆找回童年味道的炸串,讓炸串變的更加有質感,迴歸原始的“街頭美食”。

反其道而行之,他做起了炸串,成为了小吃界的一匹黑马

現在市面上很多的小吃會選擇在店內增加堂食的部分,讓食客坐下來“安安靜靜”享受,而袁澤陸直接把堂食變走食,讓顧客拿到產品就走,不會多加逗留,這種“強制性”增強消費者的流動速度。

其次,袁澤陸在整個的營銷方面確實獨有見解,他認為走食在商場中非常符合小吃便捷的屬性。為了這一屬性,袁澤陸在設計整個炸串籤子以及包裝袋子時就花了心思。比如袋子30cm 籤子40cm,故意漏出10cm籤子來激活大眾認知。

其次袋子的設計非常醒目潮流,顧客在商場走動就相當於在不斷地做“稅後傳播”,而出色的文案同樣也可以讓食客們做深層宣傳挖掘潛在客群。

反其道而行之,他做起了炸串,成为了小吃界的一匹黑马

同時,為了符合整體的集團定製感,袁澤陸在功能分區上也費了不少腦筋,比如說收銀處命名為財務處,展示櫃命名為榮譽出品等等。

袁澤陸的炸串雖然靈感來源於樂山,但絕不是直接就複製粘貼過來的,而是因地制宜,從取材到用料都做了精細的調研和調整。

口味:辣中提高香的比重 2、品類上:“大數據”調查後選擇26種串品 3、不做飲品

“現在小吃升級的背景下,我們做的東西必須走心!”

袁澤陸說:“雖然在別人看來都是習以為常的模式,但是在我看來卻每一處都需要改進和優化。我們每位餐飲人的每個小的創新和改變,可能都會影響整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