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95後”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為四川患者送去“生命種子”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文傑)1月27日一大早,在鄆城縣鄆州街道安屯村馬凱旋的家裡,接連來了好幾撥人,有本村鄉親,有陌生的志願者,還有媒體記者,這讓前天晚上剛剛到家的他很是意外。“沒想到這點小事兒,這麼多人都知道了!”馬凱旋羞澀地說。那麼,他口中的“小事兒”真的是一般的“小事兒”嗎?

善行義舉,給他人送去一份生的希望

2015年,剛剛考入安徽理工大學的馬凱旋在一次無償獻血過程中,參加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採樣,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願者。

2018年10月的一天,馬凱旋突然接到了淮南市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被告知他和四川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這種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幾萬分之一,我感覺自己像中了大獎一樣。救人的事,肯定得幹!”馬凱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高分辨採樣配型、健康體檢,一切按部就班地進行。由於四川患者病情不穩定,一直沒有確定捐獻日期。等待期間,馬凱旋順利完成了學校的期末考試和考研初試。之後,他預定了1月13日回家鄉的車票。

鄆城“95後”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為四川患者送去“生命種子”

不料,1月11日,馬凱旋接到了急需捐獻的通知。病情就是命令。1月19日開始,馬凱旋入住安徽省立醫院,連續4天早晚都要注射一針動員劑,休息兩天後,1月24日,經過將近五小時的採集手術,馬凱旋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上圖)。

在手術過程中,一張四川患者手寫的感謝紙條一直靜靜地躺在馬凱旋的床頭,上面寫著:“你的愛心永遠溫暖著我,願你健康快樂!謝謝你!”當看到這張紙條時,馬凱旋在心裡默默祝願,這位即將和自己產生“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早日康復。

品學兼優,自幼乖巧懂事鄰里齊稱讚

今年22歲的馬凱旋出生於鄆城縣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他是家中獨子,從小聽話懂事、學習刻苦,從縣一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大學本科。他既是鄰里鄉親一致稱讚的好孩子,也是老師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記得他13歲的時候,我在紡織廠上夜班,早上剛到家,兒子就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了過來。當時我很感動,有這樣的好兒子,再累也值了。”談到兒子,其母趙中豔很是滿足。

家裡經濟條件有限,馬凱旋從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時過於節儉,同宿舍的同學看不下去了,就問他:“為什麼不申請助學金?”馬凱旋靦腆地說:“我沒事,有很多同學比我更需要助學金。”

馬凱旋平時性格有些內向,卻是個有主意的人。說到這次捐獻造血幹細胞,剛開始家人並不支持,“剛聽說孩子要做這個事的時候,家裡很擔心,但是他堅持要做。既然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且還有可能救人一命,那我們也不能拖他的後腿了。”其父馬傳國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

醫生叮囑馬凱旋出院後一定要注意休息,可剛回到家的他一刻也不閒著。一會兒幫著掃地、提水、收拾家務,一會兒又陪著80多歲的爺爺曬太陽、聊天兒。

善行“霸屏”,家鄉鄆城又多了一名好漢

1月25日,新華社、中國文明網、中國青年報先後報道了馬凱旋的事蹟,這一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家鄉鄆城。鄆城縣黨員幹部群眾的各種微信群、朋友圈很快被馬凱旋的善行義舉“霸屏”。

“凱旋,你是好樣的”、“鄆城人的驕傲”“@馬凱旋,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等等,數萬條評論紛紛點贊馬凱旋的義舉。一夜之間,馬凱旋的名字在鄆城這片土地上家喻戶曉。

“馬凱旋的行為不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為社會各界樹立了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的榜樣,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雷鋒精神,為社會傳遞了正能量,是名符其實的又一名鄆城好漢。”鄆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伊超傑說道。

種子發芽需要“良田沃土”,道德成長離不開“社會營養”。近年來,鄆城縣在經濟社會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發展強勢下,堅持打造道德風尚建設高地,在廣大群眾中積極培育選樹道德模範,各類道德模範評選表彰在各鎮各村遍地開花,縣內湧現出一大批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先進典型,從20餘年堅持助老敬老的“香油哥”黃修良、一雙手托起三個孩子生命的村民季佔勇、一心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村支書張慶濤,到濟南街頭送水救夫的“最美妻子”仝夢珠、返鄉照料癱瘓岳母的70歲老人高玉岱、兩個月“連軸轉”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警察沈劍等等,他們用實際行動講述著“好漢之鄉”的忠孝仁義,鑄就了鄆城新的道德地標,產生了巨大的示範效應和重要的引導作用。

據瞭解,目前,鄆城縣7人被評為 “中國好人”,35人被評為“山東好人”,4人獲得省級道德模範稱號,23人獲市級道德模範稱號,1戶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2戶家庭獲評全省文明家庭,12戶家庭獲評市文明家庭,全縣共建設善行義舉四德榜1600餘個。僅2018年,縣內就評選表彰五星級文明戶一萬餘戶,孝德模範、好婆婆好媳婦等各一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