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国庆假期眼看就快结束了,很多人估计还在晒吃晒喝晒旅游的路上。

不过翻开工程机械人的朋友圈,吃吃喝喝的没有,加班加点干活一大堆,这真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光荣”—— 总是用行动为祖国庆生。

就说路上的灯牌、国旗、包括天安门前新换的主席像,哪个不是我们吊装人干的?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就苦了我们的工嫂和孩子们,好不容易有个假期,你们也天天在外不着家,也不能带他们出去逛逛。

不过也有例外的老铁,比如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个主人公就很让人羡慕。

路哥是个山东人,在厦门打拼14年,现在手上有10多台吊车,经营两家吊装公司,即使在整个厦门的吊装圈子里,名声也是杠杠的。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来自山东的路则现,在厦门经营两家吊装公司

关键是今年才36岁的路哥,现在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接班人了。他的儿子小路,从小跟着他在工地长大,今年初中毕业后,主动要求去学工程机械运行,将来好接老爸的班。路哥是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自己拼搏一生的事业有了接手的人选,担忧的是这条路那么艰难,没吃过什么苦的儿子,是否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路哥04年从上海辗转到厦门发展,那时候的厦门远没有现在的城市规模。他花100多元租住在一个城中村里,开着一台16吨满厦门找业务。吊树、吊钢结构、吊桥板,大大小小的工地不知道跑了多少,终于业务慢慢做了起来。现在手上有了12台吊车,今年行情好,这12台都连轴在工地上,根本忙不过来。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最近几个月他的吊车都在地铁干活

最初跟他一起过来的堂兄,现在也有不少设备。从04年到现在,陆陆续续来了十多个做吊装的山东老乡,这些老乡们平时也都会在一起聚聚,这个茶馆是他们的聚集地。他们还建了一个微信群,有事没事也会在里面唠几句嗑。听说这次路哥的儿子要去专门学工程机械,老乡们嚷嚷着要摆一个饭局,说孩子愿意学这个挺好,大家得热闹热闹。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来自同一个地方,又做同一个行业,让老乡的关系更加紧密

路哥有三个小孩,要去三一工学院读书的是老大,今年16岁,还有两个小的,一个在老家,一个跟着在厦门,除了老大,另外两个小孩都是在厦门出生。这些年,老婆和孩子跟着他也吃了不少苦,以前租的房子又小又破,只能摆个小床和书桌,现在条件好点了,在小区里租了个两居室。路哥说,记得有一年,他带着5岁的老大在外面干活,中午孩子饿了,他给买了个三块钱的长棍大面包,让孩子边吃边玩。等他忙完回来,看孩子居然把那个面包全给吃了,差点儿没噎着。他问孩子为啥吃那么多,孩子说,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不过现在,他可再不愿意吃面包了”,说到这,路哥哈哈笑了。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路哥现在住在岛内一个小区里,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如今老大要去读书,三个孩子分布在三个省,一个在山东老家,一个在福建厦门,一个去了湖南长沙。路哥说别看这几个小孩在一起时打打闹闹的,一到要分开的时候呢,又都抹起眼泪,还是舍不得。我们跟拍的那几天,十岁的小妹妹一放学就找哥哥一块儿玩,两个人从客厅打到房间,没见停的,但到了哥哥走那天,妹妹却哭了起来,不肯去学校了,一直送到车子走很远了才回去。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妹妹现在还在读小学,妈妈给他报了个古筝特长班

关于孩子去学这个专业,路哥还是很开心。他说自己虽然干这一行时间挺长,但因为文化底子差,现在时代又变化快,很多工程招标越来越专业化,得做一整套的方案,他还是有点吃不消。年轻人学东西快,只要在学校好好地学几年专业技能,未来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如今路哥的十多台吊车基本上都在路桥公司施工,最近几年厦门的很多建设,他们的设备都参与施工过。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厦门这几年的变化很大,房价都从5000涨到5万了

送孩子上飞机前,父子俩还在机场附近的海边散了下步,老大从没出过远门,这次一去就是几年,路哥总有点不放心,除了要嘱托生活上的、学习上的,他还想多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他说,有位名人说过,当你老了,你不能替孩子去听,不能替孩子去看,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以后在社会上有竞争的能力···

年仅36岁的吊装人,现在就有接班人了····

我想,小路有一天也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此刻,他要做的,就是离开父母的怀抱,飞向那未知的远方···

编者语:在往期采访的众多吊装人当中,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这一行的未来持怀疑的态度,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这个领域,宁愿每天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自己,也不愿与父辈积累下来的机械相伴···小路的选择不只是给了路哥希望,更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