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一個命運多舛、清高孤傲、堅貞不屈的物種,它們在江蘇鹽城大豐絕處逢生,從瀕臨滅絕到家族興旺,從此在這片神奇的土地續寫新的傳奇。
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華麋鹿園地處江蘇東部的黃海之濱,佔地面積4萬畝。1986年由原國家林業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准建立,201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鹽城首個5A級旅遊景區。迄今,大豐麋鹿保護區麋鹿數量佔世界麋鹿總數的45%,且建立了三個“世界之最”,即世界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種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大豐麋鹿保護區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東亞-澳大利西亞鴴鷸鳥類遷徙網絡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為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項目示範區 ……
麋鹿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鹿科動物。因其面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被稱之為“四不像”。在中國,麋鹿自古被譽為吉祥之物,是權貴、驅邪的象徵,又是民間傳說中的神獸,享受國寶之譽,堪稱中國“活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據科學家考證,歷史上麋鹿主要生活在中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兩三千年前最為昌盛,數量達到上億頭,而當時地球的人類總數不過1.5億。但是,漢朝以後,野生麋鹿數量日趨減少,到了清朝初年,中國已剩下一群三四百頭的麋鹿,它們全部被放養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
1900年秋,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中的麋鹿被西方列強劫殺一空。從此,中國這個特有的珍稀物種在華夏大地上絕跡。那些流落於異國他鄉的麋鹿,被置入歐洲各國動物園中的柵欄內。由於生態環境遠遠不能適應於這些萬里迢迢泊來的遊子,抑或在生存異鄉的麋鹿因人為干擾太甚,它們的種群規模日漸縮小,且紛紛死去。最終只剩下奄奄一息的18頭。
1898年,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用重金將散存在歐洲各國動物園的18頭麋鹿悉數買下,放養在英國倫敦北部的烏邦寺莊園內。烏邦寺莊園成為落難的中國麋鹿最後起死回生的地方,而這18頭麋鹿也就成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
1985年,經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英兩國政府的共同努力,22頭麋鹿從英國運抵北京,回到了它們最後消失的地方——南海子原皇家獵苑。
1986年,又有39頭麋鹿從英國乘飛機返回故鄉,被運送到它們祖先曾經繁衍生息的地方——中國南黃海溼地,並建立了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此,麋鹿結束了它們在海外漂泊不定的流浪生涯,開始了迴歸故土,迴歸自然的新生活。
1994年由北京南海子向湖北石首輸送了64頭麋鹿,實施種群擴養試驗,並建立了湖北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為麋鹿種群在神州大地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黃海之濱,這裡擁有廣袤的濱海溼地,歷史上就曾是麋鹿大規模棲息的地方,這也是當初之所以選擇這裡作為麋鹿迴歸地點的主要原因。然而,畢竟麋鹿離開這裡太久,能否適應新的環境,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目前,全世界共有3000多頭麋鹿。它們分佈在中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等23個國家的209個自然保護區和動物園及公園中。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麋鹿1317頭,約佔全球總數的33%。1986年,建立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全世界麋鹿總數只有1700多頭。23年後,其他國家的麋鹿數量沒有明顯變化,但大豐麋鹿種群數量已增長至重新引進時的30多倍。北京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保護區等地的麋鹿都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的麋鹿自然保護區為瀕危物種麋鹿的拯救、保護、繁衍、擴群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引種擴群”和“行為再塑”兩個重要階段後,認為麋鹿放歸大自然,恢復野生種群的時機已經成熟,分別於1998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放歸了53頭麋鹿。截至2008年,野生麋鹿種群數量已達118頭,淨增了65頭。
野生麋鹿的子三代已經出現,並已逐步擺脫野外生存的危險期。此舉開創了100多年來世界上沒有野生麋鹿種群的歷史先河,標誌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為人類拯救瀕危野生動物物種做出了一個成功的範例。國內外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評價說:“這是曠世罕見的保護成果。”
通過無線電遙感器跟蹤觀察,放歸大自然的野生麋鹿的野性在不斷恢復和增強,活動區域在逐步擴大。其皮毛和膘度亦在增厚。從它們的糞便數量、形狀、光澤度上看,它們吃得很好,生活得很滋潤。
麋鹿迴歸大自然,標誌著這一世界珍稀物種將在曾經養育繁衍它們的故土逐漸恢復野生種群,折射出大自然的生命信息和生態平衡。
同時喚醒人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文明意識。野生麋鹿種群的逐步擴大,亦意味著它們正擺脫對人類的依賴,進入可以自我維持的生命階段。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了2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成功的恢復了全球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保護區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麋鹿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麋鹿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