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一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還是代銷其他機構的?

頭條理財


在銀行買理財產品,主要分三類:

1、銀行自營的產品,也就是銀行自己開發的;
2、銀行代銷的產品,比如保險、基金等,因資格要求銀行沒有開發這類產品的權限;
3、銀行職員私下代銷的產品,這類情況比較少,主要是由於職員的職業道德不規範,被利益矇蔽雙眼所致。

所以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主要是避免買了第三類銀行職員私自代銷的產品,一旦發生飛單事件,銀行是不會負責的,當然會懲罰對應的職員。

第二類只要不被忽悠買了不合適的就好,題乾的重點就是如何鑑別產品是第一類,有以下幾個辦法:

1、在銀行APP或官網上買

如果是職員私下代銷的產品,斷然不敢明目張膽放到官網上,一沒這個權限,二沒曝光風險太高。所以大家直接在手機銀行APP或官網上挑就可以了。

2、在中國理財網上驗證

  • 只要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就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不管是線下還是線上的說明書中都會標記有。

  • 官方提示: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具有唯一性,是您判斷產品是否合法合規的重要依據。登記編碼一般是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或15位編碼。

  • 我們在中國理財網(

    中國銀保監會指定官方網站

    )的搜索框內輸入該登記編碼就可以查到對應的產品;如果找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掌握這個方法就不怕買到假的銀行理財產品啦!


多多說錢


不少投資者在去銀行諮詢理財產品時,很容易就被誤導買了非正規的銀行理財。其實在購買之前,只要我們警惕一些,是可以避免犯這樣的錯誤的。


銀行的理財產品,除了自營,還會代銷很多第三方機構的產品,比如基金、信託、保險產品等,比如我們隨便打開某家銀行的官網理財頻道,就會看到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並非全部銀行自營的。


如果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一般投向貨幣、債券市場、央行票據等穩定領域,加上銀行強大的風控能力和政策監管,相對來說安全係數還不錯;如果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除了審核產品的合規性,在風控上極度難把握,一旦出了問題,很難找到負責人。



那麼如何確保自己能買到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呢?有幾個步驟可以瞭解:


1.購買前,一定要查看產品說明書


產品的說明書,可以通過銀行官網或者APP查到。以某銀行為例,找到銀行官網主頁,進入【投資理財】——【理財產品】:


頁面會展示銀行的理財產品列表,選擇任意一款產品點擊進入,即可看到產品說明書。產品說明書中包括多重信息公示,比如產品風險、募集金額、募集時間、發行人、銷售對象等等。


2.從產品說明書中找到【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登記編碼】



把這串編碼複製下來,到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

  • http://www.chinawealth.com.cn


查詢後得出:


說明這款產品是銀行自營的產品。如果不能查到相關信息,則說明非銀行自營產品。


3、為什麼要選擇中國理財網查詢呢?


因為它是中國銀保監會指定的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網站,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需要按規定在上面進行登記披露。


4、確認產品由銀行自營發行,選擇投資前還需要確認風險等級和產品的投向


這些在產品說明書中也能找到。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一般分為PR1、PR2、PR3、PR4、PR5幾個等級,風險依次由低到高。一般建議風險偏好比較低的投資者,選擇PR2以內的,不要超過PR3。


像去年大熱的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比如掛鉤指數、期貨的,有些風險等級就達到了PR3以上,這種的話保守型的投資者是不建議購買的。


以上回答由【小丫投資筆記】提供,如果覺得有參考價值請點贊或留言交流,想了解更多投資知識也可以關注我的賬號,謝謝!


小丫投資筆記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自營”和“代銷”,自營的理財產品就是我們熟知的銀行理財,代銷的理財產品不是銀行自己發行的,主要包括基金、保險、信託等。


通常來說,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風險比較低,大家都很認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風險偏高,尤其是基金,理財型保險雖然風險不高,但是期限往往太長,流動性太差。很多投資者去買銀行理財,容易被銀行員工誘導,買成代銷的理財產品。


我們之前聽到很多“銀行理財虧損”的案例,其實虧損的都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


如何辨別一款理財產品是自營還是代銷?其實很容易。


1、查看產品說明書


說明書上面會顯示產品名稱,名稱就可以看出是否是銀行理財,而且每一款理財產品都有唯一的“登記編碼”。舉個例子就明白了,以下是珠海農商行的一款理財產品說明書:



產品說明書的開頭部分和概述部分,都明確提到了銀行的名稱,也有產品的登記編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張圖“產品編號”不重要,這是銀行自己的編號,重要的是第二張圖中的“產品登記編碼”,這是任何一款銀行理財產品都需要有的,而且必須得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系統進行登記。


2、去“中國理財網”查


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系統進行登記,在“中國理財網”都能查到,你搜索產品登記編碼,或者產品名稱,或者發行機構名稱,都可以搜到。


如果搜得到,就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如果搜不到,那就不是。


3、諮詢銀行工作人員


購買理財產品之前,可以向銀行員工確認,這到底是不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根據規定,現在銀行賣任何理財產品,不管是自營的還是代銷的,都需要進行“雙錄”,即錄音錄像,所以銀行員工也不敢說假話。


當然,銀行員工的話只能作為輔助判斷標準,大家還是要自己有判斷能力才行。


小斯筆記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我們熟知的主要有自營類理財產品和代銷類理財產品兩種類型,其實還有一種叫做銀行託管理財產品。

以下著重分析一下銀行自營類理財和代銷類理財如何分辨。

“自營類”理財產品

銀行自己通過具備理財產品開發資質的獨立法人公司或者專業理財業務部門發行的理財產品,我們稱之為“自營類”理財產品。

銀行自營類理財產品安全性較高,因為以銀行自身信用作為背書,合規性有保障。

一般來講,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會有風險評級,風險由低到高劃分為R1-R5級,分別對應著保守、穩健、成長、進取、激進五個類型,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偏好來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

自營理財產品辨別方法有以下幾種方式:

1、根據理財產品說明書來甄別。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有理財產品發行人或者產品管理人的信息,如果這些主體是銀行,那麼就屬於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比如下邊這幾類,就都屬於銀行發行的自營理財產品,也很好分辨:

2、通過理財產品合同內容來區分。理財合同上,只有銀行自己的業務章或者公章,沒有其他公司的標誌的,一般都屬於銀行自營理財產品。

3、通過銀行官網及客服電話進行查詢。銀行發行自營理財產品,一般都會在官方網站公示,當然也可以通過銀行官方客服電話進行諮詢。

俗話說的好,日防夜防,家賊難防,我們不排除銀行員工為了私利,賺取高額佣金,將非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包裝成自營理財產品向客戶銷售的情況。所以通過官網公告和客服熱線渠道查詢到的,真實性更高。

(上圖為中國銀行官方網站理財產品公告信息)

4、通過“中國理財網”查詢理財產品文本信息中的理財產品登記編碼。理財產品登記編碼是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賦予銀行理財產品的標識碼,具有唯一性。一般這個編碼都是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產品登記編碼,如果不是C開頭或者查詢不到,那就需要慎重了。通過這種方式一般就能辨別出銀行理財產品的真實性。

5、通過起購門檻來分辨。資管新規執行之前,銀行自營理財產品起購門檻必須在5萬元以上,新規執行後,也有部分銀行將理財資金門檻調低到1萬元,如果低於這些數值,那就有可能不是銀行自營理財。

當然,要辨別銀行理財是否自營,還有很多方式,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銀行自營理財並非無風險的,尤其是資管新規執行之後,銀行理財產品不再被允許保本保收益,切記“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這一定律。

“代銷類”理財產品

相對於“自營類”理財產品,“代銷類”理財產品並不是銀行自主發行,而是銀行代理銷售的,比如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發行的理財產品。而銀行只負責銷售收取佣金,並不參與這類理財產品的管理。

所以“代銷類”理財產品一旦售出,無論出現何種風險,責任歸發行機構和投資者承擔,與銀行無關,除非代銷銀行及其員工為了獲取高額佣金彙報在銷售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

銀行“代銷類”理財產品如何辨別?

我們清楚了銀行“自營類”理財產品如何判斷,“代銷類”理財產品的辨別自然是手到擒來。

如果產品說明書發行主體顯示的是XX保險公司、XX基金公司或者XX投資公司的字樣,必然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屬於銀行代售;合同文本有非銀行的公章,也極有可能是銀行代售。

還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不是激進型投資者,屬於偏保守的,建議不要投資“代銷類”理財,更不要相信保本保收益,收益率特別高的理財產品,因為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總結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銀行自營類理財和代銷類理財的區分方式。預期收益來講,銀行代銷類產品會明顯高於自營類產品,但是風險係數來講,銀行自營理財更為安全一些。

但是任何投資理財方式都是有風險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謹慎、理性投資,獲取穩定的收益為主。


財富公元


首先,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由銀行本身的資產管理部來負責運營的;早在08年,監管部門就已經規定銀行自有資金跟客戶資金要完全隔離,獨立運營,也就是當時的金融市場部和資產管理部大分家的時代背景。

這種情況下,獨立出來的銀行資產管理部門,由於是代客理財,投資風格都是偏保守的;特別是一些大銀行的資管部門,雖說理財協議上,都寫明瞭不承諾保-本,但實際到期的收益,比預期收益都只多不少。(金融市場部因為是自有資金,所以風格會相對激進一點。不過跟大家買理財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銀行也會代-銷一些其他公司的產品比如基金、保險、信託什麼的,類似於支付寶這樣的代-銷平臺,就是幫著賣賣,賺點渠道費。這些產品的盈虧,銀行是不會負責的,我們只負責提供一個交易渠道。就像餘額寶收益下跌,那是天弘的問題,支付寶就是負責提供申購贖回的平臺,具體的產品盈虧它不管,也管不了。

那麼如何分辨一款產品是不是銀行自營呢?

首先,看看理財協議合同或是產品說明書,這個產品的發行主體,是不是銀行本身。如果發行主體是個保險公司或是基金公司,那很明顯就不是銀行理財。

其次,看公章,現在銀行網點甚至有的支行都是沒有自己的公章的,一般用印都是至少要分行級別。如果合同的公章不是銀行的,那麼很可能也不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

第三,最保險的方法,莫過於看產品說明書的登記編碼,這個編號格式是統一的。大寫的C開頭,對個人客戶是14位編碼,私人銀行和對公產品是15位編碼。這個編碼類似於理財產品的身份證號,是唯一標示。

去中國理財網,查詢這個編碼,正規理財產品可以看到查詢結果和詳細信息;如果查不到,那說明這個理財也不是正規的,是有問題的。

綜上,購買銀行理財,主要還是看重產品的安全性,所以購買之前,一定要確認好自己要買的產品是否正規。不要怕麻煩,功夫花在投資前,比花在投資後要有價值的多。買東西要貨幣三家,購買理財產品,更應該多比較,多核實。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仁義禮智投


現在經常會看到一些新聞,在銀行買理財結果出現“飛單”(不是銀行理財銷售範圍內的產品),或者想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結果買成了銀行代銷的其他機構的產品,雖然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一定保本,但是投向大多數是債券,比起代銷產品安全性還是要高。

如何辨別一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發行的還是代銷其他機構的呢?

第一看產品說明書發行人,

從產品說明書中找到發行人或者產品管理人的信息,如果這些主體是銀行,那麼這個理財產品就是銀行自身的,如果是什麼保險公司、什麼基金公司、什麼投資公司,那麼就是代銷的產品。

第二從產品名稱上區分

因為我們現行金融制度是分業經營,也就是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都不能混業經營,所以銀行即便是銷售保險、基金、信託、資管類產品都屬於代銷產品,出現這些字樣肯定不是銀行的產品;如果是存款,那麼回單上一定會有“存款”“存單”字樣。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到網上查詢

如果是銀行理財產品,那麼看其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有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的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編碼,如C2019123456789,登陸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產品登記編碼查詢,一定能查到對應的產品,能在這個網站查詢到的,可以確定是銀行自己發行理財產品。

相信掌握了以上幾點,你就再也不會分辨不清了。


鑫財經


用反證法!辨別是否為代銷產品相對比較難,而辨別是否為自營理財就比較容易,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分析:

01 標題及logo

理財產品說明書標題內必定有產品發行機構名稱,說明書中也必定有發行機構logo,這是最直觀也是最快的方式;

02 理財信息登記編碼

如果是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內有理財信息登記編碼,投資者可以根據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到產品相關信息。

03 購買渠道

根據監管要求,投資者在銀行營業網點櫃檯購買理財產品需要全程錄音錄像,在錄音錄像的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會介紹產品相關信息;另外櫃檯購買有產品說明書紙質文本,業務辦理後會蓋上銀行業務章。

大家好,我是行簡君~建築學出身的理財師。感謝您的閱讀,如有疑問評論區留意,會盡快一一回復,熱切盼望您的點贊、關注,此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