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它和淘寶京東模式有啥不同?兩年時間竟然吸引了3億用戶!

拼多多,它和淘寶京東模式有啥不同?兩年時間竟然吸引了3億用戶!

拼多多垃圾

拼多多賣假貨

拼多多過度打擾用戶

......

最近全網對拼多多一片指責,但在商業一家公司能做到上市,那肯定有它的獨到之處,我們不如放下偏見,理性的看待一番。

故事要從PC時代說起,從2009年 - 2011年互聯網界發起了史上最為壯觀的“千團大戰”。最開始做團購,大家都以提供服務為主。但沒幾天就發現服務團購太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所以一大批的人都轉型做商品團購,大家都做的風聲水起,好不熱鬧。

因為市場不斷驗證了,消費者是喜歡拼單湊便宜的這種模式,所以參與的企業是越發的多。這個期間只有美團的CEO王興堅持做商品團購,在老王心底知道,商品貨源的命脈握在阿里手中,只要阿里進場所有做商品團購的都要死。

果然沒多久,阿里推出聚划算,一個響指滅了市面上的所有商品團購網站。而這次千團大戰存活下來的,只有美團、聚划算。“千團大戰”背後的VC都被嚇尿了,從那以後再也對商品團購市場沒有了興趣。

到了2015年故事發生了轉折

2015年6月淘寶打假

2015年7月京東拋棄拍拍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

拼多多,它和淘寶京東模式有啥不同?兩年時間竟然吸引了3億用戶!

發展不到三年,這家公司已完成了上市,用梁寧老師的話來稱讚 “好強的拼多多”。那麼它是如何一步步的發展過來的呢,我們來放大視角從四大紅利機遇來解說拼多多。

淘寶商家外溢

談到淘寶商家,就要追其根源,淘寶最初的商家是哪些人?

大家不妨想想,在電子商務還沒普及的時候,有實力的品牌都在經營線下渠道,淘寶這種沒有聽過的形式會有那些人願意嘗試?對,就是那些線下租不起門面,或者線下渠道收益不行的那批人。

再想想,剛開始在淘寶第一次買東西,除了好奇,是不是很大原因是這裡商品都很便宜呢。隨著淘寶發展漸漸的轉型到盈利空間更大和更有利往後發展的人群,15年的打假運動,陸續清退了20萬個商家。

當淘寶和京東都捨棄了這些商家,他們去哪呢?這就間接的讓拼多多開闢商家入駐不像淘寶當年那麼困難,只需要做好接收工作就行。

淘寶外溢的商家讓拼多多能輕易的獲取賣方資源。

聚划算歸天貓

如前面所說,聚划算作為“千團大戰”的獲勝方,壟斷了整個市場。可是2016年阿里決定聚划算歸天貓,這就導致商家准入門檻的升高。

“千團大戰”爭取消費者是喜歡拼單湊便宜的這種。核心是如梁寧老師提出:達成低端供應鏈與低消人群的鏈接。而阿里的本次改革則放棄了這一市場,導致了市場上做商品團購叫的上名的,只剩下拼多多這個獨苗。

對於低端供應鏈和低消人群,可能大家並不能很好的感知。從國家統計局獲得的數據,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1900 - 2000元(北上廣深不納入統計),這就意味著中國存在大批的低消費群體,為了滿足這一龐大人群 -- 低端供應鏈也就應運而生。

聚划算歸天貓,導致低端商品團購的這一大業態裡,只剩下拼多多。

3-6線人群觸網

拼多多,它和淘寶京東模式有啥不同?兩年時間竟然吸引了3億用戶!

談到3-6線人群上網,這裡必須要感謝雷軍,如果不是小米手機的出現,那麼一個智能手機的價格遠遠不是3-6線人群所能承擔的。感謝雷總拉低了整個手機行業的價格。

由上圖可知,隨著農村網民數量佔比農村人口的提高,以及移動支付規模的上升,這讓3-6線人群市場擁有了想象的空間。

想象一下,一個3-6線的人拿著紅米手機通過微信瞭解到了拼多多,然後在拼多多里看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產品,完成了消費升級。再加上社會能力的升級,讓物流運輸直達鄉村,打開了一個尚未開發的新市場。

3-6線人群上網,讓拼多多有了消費場景,完成了一次新市場的用戶收割。

社交裂變沉澱

說到社交領域,很多人都要站出來說了,拼多多不就是仗著騰訊爸爸才有的流量嗎。但藝龍、58同城、京東是比拼多多還早加入騰訊的,為什麼只有拼多多創造了這樣的用戶奇蹟呢?

業內張震曾評價過拼多多CEO黃崢深諳人性,你可以看到他在微信裡面推廣的方式,搭配的文案和方法,都是抓住了低消人群的心理。

還有當時微信規則,給了拼多多起步的機遇。當時只要幫助好友助力的購買的,都會默認關注拼多多公眾號,這就讓上線不到2周的項目,迅速積攢了百萬粉絲。

微信讓拼多多通過已有用戶的社交關係,裂變式的傳播,讓拼多多的拉新成指數式增長。

拼多多,它和淘寶京東模式有啥不同?兩年時間竟然吸引了3億用戶!

最後再聊聊拼多多與京東淘寶的不同之處,首先按照梁寧老師說的將互聯網用戶進行畫像描述:

  • 大明用戶:很確定的知道自己買什麼
  • 笨笨用戶:不知道自己要買什麼
  • 小閒用戶:沒有購買需求

根據數據,淘寶和京東用戶的購物習慣,93%是直接搜索的,也就說明大多是大明用戶。而拼多多的用戶群體屬於是先知道這裡有搞特價,去了後再去挑選買什麼的笨笨用戶,並且通過社交裂變可以將一部分小閒用戶轉化為笨笨用戶。這是第一個方面的區別。

再有根據各平臺交易數據,淘寶賣的最多的是服裝,京東是電器,而拼多多是食品,三者平臺的主功類目是不同的。這時第二個方面的區別。

拼多多,它和淘寶京東模式有啥不同?兩年時間竟然吸引了3億用戶!

從企鵝智庫的報告摘出的用戶分佈數據,可以明確看出淘寶、京東、拼多多三者的用戶結構是不一樣的。反而拼多多的結構比較類似唯品會,這是因為唯品會的主要商品是尾品,面向的供銷人群和拼多多是類似的。

至於拼多多日後的發展,如果靠假貨來生存,相必是不會長久。

以上,昨夜聽得梁寧老師拆解拼多多的商業邏輯,故以此篇作為學習總結。有不到之處,還望指正。本人能力有限,水平一般,諸兄體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